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051 点击:

  【摘要】翻译活动离不开文化的影响。翻译背后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因素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晚清时期的翻译因其背景的特殊性逐渐进入了学者的视野。本文着重以吴梼和周瘦鹃对马克·吐温短篇小说The Californian’s Tale的翻译为例,探讨翻译活动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为人们对翻译作品的解读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翻译 马克·吐温 The Californian’s Tale 吴梼 周瘦鹃 晚清
  一、引言
  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作品,其写作风格,语言特色,作品主题以及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显示了其在创作中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合理巧妙的情节来建构深刻的主题寓意,以揭示资本主义的现实和政治环境。短篇小说The Californian’s Tale,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进入了翻译家的视野。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无论在译本的选择还是在翻译风格上都体现出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晚清时期由于翻译活动的独特性逐渐进入了学者的研究领域。晚清时期是翻译文学的初起。晚清经历了军事、外交诸方面的一系列失败之后,一些人开始考虑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文艺方面的译作是从林纾开始的。而在翻译小说初起时,“政治小说”非常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译文学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以古文译法进行译述,以林纾最为出名,另一种是白话译书,此类翻译方法的特点主要是将原文的内容,用白话口语,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进行翻译。吴梼和周瘦鹃两位译者对马克·吐温短篇小说The Californian’s Tale,的翻译明显体现了白话文的风格。
  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翻译家吴梼和周瘦鹃两位译者的翻译作品进行对比,不仅仅局限于翻译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译作风格,作者还将进一步探讨翻译活动背后的历史文化影响。
  二、历史文化影响下翻译文本的语言风格
  晚清时期的文学翻译规范可大致概括为译意的翻译策略,归化的语言与表现形式。对小说的翻译规范体现在白话短篇,文言长篇,以及文言长篇章回体的奇特组合。然而,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兴起,白话不可逆转的取代文言而成为翻译的主流动态。本文中吴梼和周瘦鹃两位译者在语言风格上都极大地体现了晚清时期以白话文为主流的语言风格,两位译者对翻译原文的归化程度可谓贯穿全文。这种白话的翻译风格完全改变了原文的行文风格,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这种不忠于原文的翻译是否得体?对原文的传播是否存在影响?使译文读者会不会对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产生误解?关于晚清时期翻译风格的评价主要包含两种观点:一是指责晚清译者不忠于原著语言与情节,另一种是肯定性评价。钱钟书先生曾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谈到 “偶尔翻开一本林译小说,出于意外,它居然还有些吸引力……发现许多值得重读,尽管漏译误译随处都是。”“也恰恰是这部分‘讹’能起到一些抗腐作用。”两个观点各有依据,前者基于传统的翻译规范,而后者眼界较为宽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翻译观,把翻译局限于文本的研究框架下,而是将翻译活动置于其所处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下。
  吴梼和周瘦鹃对马克·吐温这部短篇小说的文言风格极大地顺应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潮流。虽然两者对原文语言风格的不忠实可能会导师读者对原著作者的误解,但并没有因此阻碍了翻译过程中译者想要传达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相比于仅对原文语言风格的忠实,这种思想的传播更为重要。
  三、历史文化影响下译作文本的选择
  吴梼和周瘦鹃两位译者分别选择对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The Californian’s Tale为译作对象,是否只是简单的对外文小说的翻译还是有其深刻的特殊用意呢?作者为什么单单挑选了马克·吐温的这篇小说而非其它作品呢?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马克·吐温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回顾中国的翻译发展历程,马克·吐温的作品在中国翻译领域,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特点。这些差异与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翻译活动的影响力不仅仅存在于对外文作品的传播,更在于它背后对文化思想的影响。马克·吐温在中国的翻译开始于20世纪初期,以1905年严通在《志学报》上发表的由其所译的讽刺性小说《俄黄独语》为开端,该小说具有反封建,拥护社会主义的倾向。而由吴梼所译的《山家奇遇》则批判了美国社会对“淘金热”的狂热追求。那么为什么当时吴梼会选择翻译《山家奇遇》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晚清时期,反封建,反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人们抨击封建制度的禁锢,资产阶级的贪婪与罪恶。除此之外,美国狂热的“淘金”潮流吸引了一大批的人流涌向美国,其中不乏大多数的中国人。人们渴望发财,渴望金钱,渴望奢靡的生活,这无不透露着资本主义的贪婪与腐朽,为了迎合当时的思想潮流,有力的抨击资本主义丑陋的嘴脸,,《山家奇遇》应时而生,这部悲情又带有讽刺色彩的短篇小说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淘金梦”的破碎,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另外,不容我们忽略的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美国实施的排华法案,深刻打击了我们民族的自尊心,美国的这种歧视态度让国民为之愤慨。《山家奇遇》中美国“淘金梦”的破碎强有力的抨击了美国政府。由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吴梼《山家奇遇》的翻译并不是偶然为之,而是由其所处时代的影响而刻意为之。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吴梼翻译的《山家奇遇》是以日本译者抱一庵主人对马克·吐温原著的日译版本为原型翻译的。那么吴梼为什么会选取日文译作进行翻译呢?这背后存在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呢?
  四、《山家奇遇》——吴梼与日本文学的关系
  对马克·吐温短篇小说The Californian’s Tale,按字面意思我们可译为“加利福尼亚故事”,而对晚清时期译者吴梼和周瘦鹃来说他们分别译为《山家奇遇》和《妻》。仅一个标题的翻译就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其翻译的语言策略值得学者的思考。本小节着重对吴梼的翻译进行深入分析,有关周瘦鹃的版本笔者将在下一小节着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