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738 点击:

  一、“ESP”教学是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十二条“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求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五通”的概念,其中“语言互通”是实现其他“四通”的基础,“语言互通”的基础性地位强调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指出了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方向和国家教育规划都要求学科朝着培养能力、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然而纵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不难发现大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依然停留在学科内的各种教学实验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语言的教学层次上,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对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英语作为普遍性语言的目标,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给予学生不同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倾斜,使其在今后就业中能够很快进入角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以上的认识,ESP(English Teaching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学则进入了广大大学英语教育者的视野。
  二、高校ESP教学研究依然薄弱
  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是Halliday(1964)在与他人合著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首先提出的。ESP理论认为学生掌握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随后,研究ESP的西方学者日益增多,出现了一大批的著作和论文。例如Strewens(1988)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等等。在此基础上,国外形成了比较成熟的ESP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见,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国外ESP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研究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对我国当前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国内学者对于ESP的研究始于1978 年杨惠中教授的 “科技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一文。1998 程世禄等编著的《ESP 的理论与实践》成为ESP教学的专著。2000年陈莉萍出版了《专门用途英语研究》。2000年以后,很多研究者开始对英语实用性进行研究探讨。2010年至今,国内ESP研究激增,如:刘梅(2013)对基于 ESP 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个分五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
  因此,ESP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新模式,是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如何高校英语如何进行ESP教学,改革、优化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在之前的教学基础上积极开展ESP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其主动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基础,为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工作要求的高质量人才,而且对于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特色和大学教学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三、ESP平台式建设途径
  ESP教学要遵循以普通英语教学为基础,以搭建教学平台为方式的途径。大学英语普遍教学(EGP)在我国高校发展时间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ESP教学需基于EGP教学,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英语。也就是把ESP课程模块与EGP课程模块组合成阅读、交际的子模块,就形成了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补充、浑然一体的课程体系,每个独立的体系中无论是知识还是训练都要遵从“EGP—ESP”的“无缝对接”及自然过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ESP与EGP 二者相衔接的课程模式:
  1.基础课渗透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的方向,在EGP授课的过程中,要按计划,有步骤进行ESP渗透型学习。譬如:教师在开课前,组织十分钟的ESP学习。或单独陈述专业原理方面和专业学习知识的心得,或用英语编写情景对话来讨论和交流专业理论及实践学习中的问题,或学习填写表格、单证,或是练习阅读、翻译实用的专业性业务资料。允许让学生利用英语词典、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也可以请教专业课教师,课下自主完成以上任务。除此以外,在EGP授课过程中,教师需尽量地补充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单词与短语。在练习语言点时,尽可能的使用在专业学习地时侯,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可加强学生对词语的记忆。通过运用基础课渗透教学模式,会发现与专业课相结合的EGP的学习与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选修课型。选修课的优势在于弹性化,能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段进行选修。第一,为了能强化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理解,可与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同时进行学习。第二,当然学生可在专业课学完之后进行选修。此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已经比较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任务和情境,因此学习难度自然就会降低,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高。高校可根据本院校开设的专业课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开设相对应类型的EGP与ESP相结合的选修课。EGP与ESP相结合的选修课可以按照大的专业群开设,以便促进学生就业。如: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业务资料阅读与翻译、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能力水平和能力倾向、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自己情况,进行个性化选修。
  3.必修课型。高校非常有必要把两年的EGP教学时长缩减成一年。大一时开设EGP课程,夯实EGP语言基础知识及技能,于此同时渗透ESP学习;大二时 设EGP与ESP相结合的必修课,EGP课程做为基础,着重加强在职场情境中英语的听力、口语能力,注重学习阅读,翻译简短且又实用的业务资料;大三时,可以根据对英语的具体需求和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完全过渡到ESP的学习。
  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ESP教师可以通过Google、百度、being、Yahoo等搜索引擎非常便捷地查询、搜索国内、外最前沿的ESP资料,尤其是ESP教师可通过互联网上传、共享自己的讲义、课件、授课的音频及视频。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如果可以搭建个汇集各个院校的ESP资源的专属网络资源平台,供全国ESP教师互相学习交流,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肯定能在ESP教学研究方面节约人力、物力及财力,快速缩短各个院校间的ESP教学的差距,并且能够很快地提高ESP教学的整体水平。ESP网络教学模式依托于网络,交互媒体以文本、图片和影像为主,交互方式以微博、BBS、e-Mail、SMN等为主,利用Blog、Wiki、Tag、SNS、等社会软件构建的网络课程。
  总之,实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于社会发展的ESP教学,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从观念、管理、教学方案设计、课程设置、教材、师资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才能转变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局面,真正的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本论文是2015年邢臺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地方应用型大学英语普通教学与ESP教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编号:JGY15030研究成果之一。
  本论文是2016年河北省高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Z1624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