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121 点击:

  【摘要】本文从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过程入手,分析了口语探究教学模式,探讨了如何在探究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探究教学 口语教学 高职英语
  探究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究过程的流程性、探究方法的变通性和探究思维的独特性特点。
  一、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过程
  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以单元主题开展教学,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研究过程和给予评价等几个步骤,经过探究过程达到理智情感体验、知识建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个目标(见下表)。
  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职场英语实践过程中,通过职场情景体验,自主构建认知结构,主动获取知识、方法和技能,实现语言知识與语言实践的有效融合。
  二、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不仅在宏观上为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教学要求,也为实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南。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其模式的创立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1)确定高职学生学习需要;(2)确定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3)分析、利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环境;(4)设计、选择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5)设计高职英语口语任务传递路径;(6)构建高职英语口语测试评估体系。英语探究教学具有方法探究和多元文化探究的特点,在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组织形式和探究内容分为两类。按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小组合作学习、个人独立探究学习、个人研究与全班或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按探究内容可以分为知识探究、项目(活动)设计类探究。高职英语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实现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构建的五个目标: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三、探究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
  英语探究学习强调语言的实践和体验,以某一主题或任务为核心,,帮助学生主动获得对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实现语言的准确表达。
  1.优化课程体系,兼顾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英语探究教学带有更多的方法探究、多远文化探究的特点,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探究教学模式下语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融合。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强调学生亲身的语言实践,强调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习得英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和意义,丰富高职外语课程体系,突出挑战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课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较简单的任务在课后完成,课堂上教师则通过检测、答疑、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等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为目标。
  2.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有效融合。语言教学应是语言、内容、思维和文化的有机融合,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模式包括课堂口语教学模式和课外口语练习模式。探究式课堂口语教学模式将以往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的动态课堂环境,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探索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互动是应用口语探究教学是否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探究式课外口语练习则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自觉吸收并融入到新文化环境中,布置辩论、剧本改写、戏剧表演等灵活丰富的任务,鼓励学生探讨和展示,在此过程中,语言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和能力,还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构建科学合理的探究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方式是否得当,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语言英语能力的提高。探究教学鼓励学生高度参与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评价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构建适应探究教学的评价方法,将以往单科性、知识性为主的课程框架转变为重过程、重应用体验、重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由原来的以终结性评价指标为主的评价方式逐渐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整体性评价为主的多元性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在高职英语口语探究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知识的构建与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操练英语语言技能,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敏.语言心智体系假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