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16 点击:

      【摘要】英语动词是语法中的活跃因素,语法范畴的改变往往通过词形的变化实现,这与汉语的构词方式截然不同,从而形成英语学习者的认知困难。加之,规则动词与不规则的变化规律复杂多变,使得动词语法成为习得的难点。标记理论能够很好地建立起认知对比,提升认知效果,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英语 动词 形态标记
      引言
      2016年,平顶山工业职业学院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涉及各专业大一学生1690人,考试回收有效试卷1632份。我们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语法的选择题共40道,与动词相关的26道,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学生的出错率远远高于在考察从句、名词、代词、冠词等语法知识点的题目,14道题以上出现错误的学生达到了38.2%。这项统计结果说明,学生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动词的语法内容是学习的难点,是错误分析中的高亮区。在英语的语法范畴中,包含了诸多分项因素,其中动词活跃程度最高,动词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语法的类别。在语法层面,词汇英语动词的研究,尤其是词汇形态的变化,可以纳入标记理论的研究范畴。
      一、标记理论概述
      1931年,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首次提出,用来分析音系学中的标记现象。在音系层面,音素与其他音素形成语音同一体,构成语言对称现象;同时该语素与其他语素在发音规律上存在着差异特征,构成标记现象。根据该区别特征,划出最小对立体,并对该特征进行赋值,体现正值特征的为标记项X+,体现负值或中性的项为无标记项V-(Crystal, 1985)。语言学的研究学者运用该理论对于不同层面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与汉语相比,其分类情况、时体态的特征,以及具体运用中的形式变化,都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是基于语际研究的视角;即使在英语语言内部,动词形态变化也存在着规则变化与不规则变化两种形式,此为语内研究的视角。本研究的内容重在后者,将英语中动词变化形态的对立不对称现象,纳入标记理论在词汇层面的研究范畴。
      标记可以识别为三种形式,即形态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在印欧语言中,英语属于屈折语,与汉语增减语言成分,才能表达语法特征不同,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特征,形成不同的语法范畴。因此,形态标记对于学习英语至关重要。所谓形态标记是描写词汇外部特征的对立关联特征,针对具有语言意义的最小单位词素,将具有同一语言基本意义的词汇确定为最小对立体,具有影响语法功能的外在特征,即前缀、后缀和词尾、变体等具体影响词形的构词特征。汉语的构词特征是意合(parataxis),罕有形态变化的形式,这一点和英语不同。英语重在形合(hypotaxis),词汇的形态变化形式丰富,体现在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语法范畴之中,具有重要的语法意义,并且能够影响其语义和语用功能。
      二、英语动词的形态标记
      英语中,谓语动词的时间概念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时、体、态、式,其形态受制于相关因素,包括数的多少,人称的选择,时间的定位,语态的差异等等,存在着特殊与一般的不对称现象。由于形态的特征变化在时与态两方面最具有代表性,在此针对这两项进行阐释。
      对立项具有的某一内在特征,价值对等且具有关联性,基于此标准,可以确定最小对立体。标记性比较的核心在于确定标记程度,一般而言,无标记项的形态为常态特征,其结构相对简单;而有标记项的形态为非常态,结构较为繁复,因此,前者的使用频率大于后者,认知时需要更多的加工程序,需要时间长,认知难度高。标记性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性。根据动词在原形(BASIC FORM)的基础上发生形态变化的规律不同,可以分为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两类研究英语动词标记性的方法,我们首先要归纳动词反应某一方面语法特征的普遍和特殊形态。
      1.“时态”的形态标记。原则上说来,英语语法中的范畴“时”(TENSE),在时间上存在过去时和现在时两种形式,将来的时间用多种表示方法体现。一般而言,人们会将现在时作为无标记性,因为其与动词的原形(BASIC FORM)相同,只有在第三人称单数后加“-s/es”;而过去时需要发生形态变化,一般而言,需要在原形基础上添加“-ed”,变为一般过去时,结构更为复杂。如:
      I offer him my hand hesitatingly. (a)
      I offered him my hand hesitatingly when we were at shchool. (b)
      a句中使用了动词“offer”的原形,表示在现在时间里,我经常性给予他帮助;b句中使用了动词“offer”的一般过去式,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经常性给予他帮助。
      除了表示经常性发生的动作,或者习惯性动作外,一般现在时还可以使用于其他一些特殊的情况。如:
      (1)表示不受时限的客观存在
      I learned that the earth rotates on its axis. (c)
      (2)表示过去的概念
      Alice tells me you’re entering college next year. (d)
      (3)表示将来的概念
      I bet it rains tomorrow. (e)
      上述语句中,动词的形式突破了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划分,成为规则变化的对立面。在c句中,虽然地球自转是我过去学习的常识,但是由于这是科学事实,因此动词“rotate”不用过去时的形式;d句中动词“tell”代表发生在过去的讲述动作,但是没有用过去时,目的是增强描述动作的生动性和真实感;e句中动词“rain”下雨的动作是对明天发生的天气现象的预测,非将来时的形式传递了人们对这一预测为真的强烈希望。
      基于对上述例句中动词形态的分析,我们发现动词使用过去时的情况较为简单,主要用于描述时间轴上发生在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的动作。而现在时的情况中,时间的限制性并不确定,可以突破时间对于动词形式的影响原则,形成更为复杂的语法和形态的对应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现在时形式视为具有中性特征,區分“过去”以及“非过去”间的对立不对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