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外事口译中,模糊语现象非常普遍,如何巧妙地运用模糊语时外事口译员的一项必备技能。本文将阐释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并对外事口译模糊语现象的翻译策略进行粗略探讨和归纳。
【关键词】模糊语 外事活动 口译 翻译策略
一、模糊语的定义
模糊语言,顾名思义,是指语言本身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没有明确的界定。语言的模糊性最早由语言哲学家皮尔斯(Pierce)下了定义,他指出,如果一个命题同时存在几种可能状态,并且这些状态是无法明确地进行解释,那么该命题就是模糊的。皮尔斯所指“不能确定”并非语言本身,而是指语言所传达的思想。
二、外事语言及其模糊性
外事语言,作为一国外事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话语立场性、语言表达富于逻辑性、文本侧重于信息传递及本身内容;同时,发言人还需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含蓄委婉、以退为进、注意措辞、拿捏輕重等。
黄金祺(1985)认为“委婉、含蓄、模糊和折中”,与普通语言相比,外交语言讲究话语策略和技巧,它侧重委婉含蓄和礼貌性,模糊语的使用正满足了外交语言的这一特征。
三、外事口译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外事活动因其自身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外事口译对译员的口译能力要求要远高于其他场合的译员,同时也体现了外事口译的灵活性、技巧性和模糊性。
1.高度概括性、不失源语准确性。在外事口译中,信息内容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有时候,译员对源语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但并未遗漏主要信息。
例1:
原文: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
译文:In the past year, China's development has faced grave challenges posed by a great many problems and interwoven risks and dang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分析:grave在《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中释义为“严重的局势”。此处用grave既准确传递了挑战的严峻性,也有效的模糊了严峻的程度;用a great many修饰problems模糊了问题多的程度。以上两个形容词(组)的修饰都既保证了信息完整、准确的传递,也运用了模糊语,语言表达具有高度概括性。
2.维护本国利益,不失本国风采。外事活动中,发言人需要站在本国立场上对一些问题进行模糊性回答,这既能有效地维护本国利益,又能技巧性地避免谈话双方的冲突。
例2:
原文: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
译文:As a major country, China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its diplomacy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over the past year.
分析:该例子中outstanding肯定了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佳绩,既是向外的一种自我高度肯定,但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没有过度夸大本国的成绩,不失大国风采。
3.缓和矛盾,避免语言绝对化。在外事活动中,模糊语的使用能起到很好的缓和矛盾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语言绝对化,缓和谈话双方的尴尬。
例3:
原文:李克强:“如果新的总统当选,中美关系会不会有大的改变?我的回答是,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是一直前行,我对此持乐观态度。”(回答背景:美国CNN记者对总理提问:中国希望从美国那儿得到什么?中国对于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美关系的底线是什么?您是否有信心实现这样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还是觉得前路比较艰难?)
译文:Premier Li Keqiang:I was asked how the China-US relations would develop when a new U.S. president takes office. My answer was that whoever becomes the new U.S. President, China-US relations will keep moving forward despite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分析:此案例中,译员并没有将“风风雨雨”一词译出来,选择省译这一翻译策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国外记者提问时,并没有正面回答其问题,但是摆明了中国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持有乐观态度,译员在口译时,将此句译为China-US relations will keep moving forward despite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译员选取了模糊性译法,委婉但不失准确传达总理对中美未来关系发展的态度。
四、外事口译中模糊语的翻译策略
口译,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其主要功能是释义;外事口译又因其场合的特殊性,需要译员在释义的基础上,根据发言者传递内容的具体背景,适当运用模糊语,在不违背发言者意图的前提下,准确传递源语内容,并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常见的口译中模糊语的翻译策略及技巧进行如下粗略归纳。
1.直译。也许,一些人认为直译法不适用于模糊语的翻译,其实不然。因为,当源语与目的语中的表达都具有模糊的意义时,可以按照对应的字面意义进行口译。
例4:
原文:……中日关系确实困难,根子还是在于那场战争……
译文:...The crux about the issue is how that war is viewed...
相关推荐
[郭常龙 周慧强] 现场金相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的重要作用
[冯铁勇] 线性代数知识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分析
[胡海涛]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刘五星] 如何加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训练
[韩安逸] 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失与培养途径
[张璐]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张美桃] 浅谈优秀影视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张丽娟] 浅谈四环节高效课堂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周文国] 浅析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教学策略问题
[沙壮 李顺 邱娜] 高校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引导作用
[娜仁其木格] 谈多媒体在优化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萨仁高娃] 论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白艳华]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马晨辉]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吴迪] 心理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