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627 点击:

      【摘要】英语口译是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须专业课,然而由于课程设置和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的原因,这门课的教学收效胜微。本文将分析目前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口译 教学建议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新生事物,它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教学资源,从创办之初的补充地位到现在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口译就属于英语专业技能。大纲同时要求学生在这门课上要达到对原文理解准确,输出译文时,忠实原文,表达流畅,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甚至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然而,由于学生与师资以及课程本身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对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國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听、说、读、写、译语言五大能力中,“译”对学习者提出了最高要求,“译”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其他四项能力的综合提升上,所以口译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口译,这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必修课通常设置在三年级、四年级,周课时量为两课时即90分钟。口译这门课,老师的主观性比较大,同时鉴于口译须得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教学材料的使用相当灵活,不同学期,不同老师,甚至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使用的材料都会有所不同。就师资而言,独立学院的英语口译教师通常为英语专业或者MTI(英语口译)的研究生,有过相关从业经验的老师所占比例非常少,同时由于专业特点,老师尤其是新教师在翻译理论和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就学生而言,在三本并入二本招生以前,独立学院的高分录取分数平均低于二本20-30分,因此,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自控力较弱,甚至对于某些课程有抵触情绪。
      二、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师资,学生诸方面的原因,导致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方面,一周两课时90分钟的时长难以满足学生在口译上取得质的提高的要求。口译的实战性非常强,能力的提高需要译者进行大量的练习,课堂上的90分钟远远不够。根据笔者所在的教研组的整体要求,一般每一个话题口译用时三次课。第一次课是话题的引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对该话题有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要建立话题相关的词汇库,第一次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第二、三次课分别进行英译汉,汉译英的训练,通常听完原文后,由学生自己先翻译一次,然后教师随机请同学给出译文,之后由教师或者学生进行点评或自评,最后教师给出建议和参考译文。不难发现,这样的课程安排,即便是一个话题耗时三次课(每学期总课时仅为16-18次),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甚少,完全达不到平均每天2-3小时的练习量;另一方面,教师的精力有限,难以做到对每位同学课后练习的监督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笔者所在教研组常任口译教学任务的老师3-4名,教学班级12-18个,由于要达到一定的周课时量,每位教师都会跨课,这样,教师几乎不可能在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和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要评阅60-90名同学的自主练习并给出意见。
      第二,在师资方面。上文提到,独立学院口译教师主要由取得英语专业或者MTI (英语口译)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构成。大多数老师一毕业便任教,缺少实战经验,导致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这是其一;其二,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法的老师不在少数,教学活动设计单一,对学生的反应不能快速做出专业判断,及时调整,学生极易失去对课程的兴趣,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另外,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教师的主观性非常强,材料的话题是否紧联当下,与时俱进,材料的难度(话题本身,文体风格,讲话人口音,讲话速度,语篇长度等)是否适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这些都由教师判断,选择,实施,这对教师个人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由于教师个体性的差异
      (能力,教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等)的不同,甚至出现了同样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口译一学期后不在同一水平的情况。
      第三,学生方面,上文提到,独立学院学生入口成绩较其他本科院校学生低,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自控力较弱,情绪管理能力不强,这些特点让原本让学生吃力的口译课成了他们心目中难以翻越的高山。首先,“译”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虽经过两年专业学习,但能达到口译要求的仍是少数,这导致在口译课本身所剩不多的练习时间里,学生还时长开不了口,这样的情况多了,久而久之使得情绪管理能力本就较弱的学生的自信心遭到打击,对本门课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其次,就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部分学生虽然能勉强开口,给出译文,但是译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就语法而言,比较突出的是时态的把握不到位。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长度的句子中,时态的监控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少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时,不灵活,不全面,很多时候从字面上去理解,“现在进行时”就是该动作是当下正在进行的,“过去进行时”就是描述一个过去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这样的理解非常局限,对译文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翻译“戴维森教授,打扰您一下,我希望能和您谈论一下我经济学课上的作业”这个句子时,不少同学不加思考,直接给出译文“Excuse me, Prof. Davidson. But I hope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class project for economics.”不难看出,就语法和意义的完整性来说,这个句子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参考原文,这句话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请求,原文中用到了“您”这样在中文中表示礼貌谦逊的词,那么在翻译时,除了要传达出字面含义,还应该将语气翻译出来。我们知道在英文口语表达中,过去进行时可以表示委婉的请求或提建议,所以,对于语法扎实,对时态把握准确的译员而言,不难给出“Excuse me, Prof. Davidson. But I was hoping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class project for economics.”这样的译文。就词汇而言,学生的选词相当局限,尤其是在母语人士最爱在口语中用到的短语动词方面,十分薄弱。比如,在翻译对话口译“他在健身房锻炼呢。”这个句子时,全班32名同学中,能想到用“work out”来表达“锻炼”的学生仅为5名,其他大多数同学一听到“锻炼”,下意识就用“do exercise”来翻译,然而在日常对话这种非正式场合中,母语人士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短语动词,在非正式场合用较为正式的表达,像是用小碗装大鱼,显得十分不协调。再比如,在翻译对话口译中“我的办公室和其他同事的不在同一栋楼,所以我不大见得到他们”这个句子时,仅17位同学的译文尚能接受,而在翻译“我不大见得到他们”这个意思时,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选择用 “so I cannot see them often”来表达。这也暴露出了学生在词汇方面的另一个短板——用词单一。如果熟练掌握了英文中短语动词的表达的话,知道“be cut off”就有 “be unable to see many other people”的意思,便不难给出“My office is in a different building from my colleagues so I am quite cut off.” 这个译文。另外,在句式的选择方面,学生常常选用初级的句型,同样单一,局限。比如,在翻译句子“我刚离开,麻烦事就开始了”时,半数以上的同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as soon as”这个句型来表达“一……就……”的意思,甚少有同学选择“hardly... before”,“no sooner... than”这些句型,至于用副词“directly”、“instantly”、“immediately”的同学更是几乎没有。这样,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缺乏多元性,导致在进行大量口译练习时非常被动,译文质量欠佳。最后,上文也提到,要在口译上取得质的进步,光是课堂上的90分钟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练习。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整体上讲自制能力比较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学生不占多数,而主动进行自主练习的同学则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