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92 点击:

作者:葛星 沈忱
  【摘要】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文化意识的培育要求教师将中外优秀文化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等环节有效传授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关键词】文化意识;核心素养;文化渗透
  【作者简介】葛星(1994.2-),女,学生党总支组织委员,班长,硕士在读,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沈忱(1996-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一、文化及其文化意识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该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文化意识?简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意识原指一种精神活动,意,即是自我,识,即认知、认识、理解。根据课程标准,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英语教学培育学生文化意识有以下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英语学科文化意识教学现状
  英语学科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科教学不是简单地词汇、阅读、语法等项目的教学,而是在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竭力做到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和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教学的协同发展。但是,根据我们对现有高中英语教材和高考英语考试题型中关于文化元素的统计分析发现,英语教学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偏重于语言知识和技能,忽略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就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中国文化。由此导致一个可怕现象,即许多学生经过若干年的英语学习,对西方文化,如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等了如指掌,但是却对本民族基本文化,如节日、饮食等,知之甚少。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我国开设外语课程的初衷有所违背。鉴于此,有必要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加强对学生文化意的养成教育,从而使外语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等。
  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育媒介
  学习者学习一门外语,如果对这门外语的文化内涵不甚了解,学习者往往会在与许多交际尴尬。因此,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所隐含的文化。常见的教学媒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汇教学。在英语教育阶段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环节,同时词汇也是跨文化交际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不能单独地讲词汇,而要结合语言、文化、社会生活等系统地讲解词汇。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最大。外语概念意义与母语一致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迳庭。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对一些看似相同而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归纳整理,从文化角度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然而外语中词汇中的文化比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所蕴含的含义。例如:owl猫头鹰一词,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猫头鹰常栖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身边,所以它象征着智慧与美好,英语中常用“as wise as an owl”的比喻形容人精明,但在汉语中,猫头鹰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因为它的叫声凄惨冷清,人们常把它的叫声与死亡联系。
  2.问候语。在每天的英语课程中,我们每天都能够听到这样的问候方式,“good morning, class”、“good morning, teacher”似乎也听不出来有什么的问题,然而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teacher作为一种职业而不能作为称呼语,老师一定要及时给学生渗透西方国家文化意识,在英语国家中学生称呼老师常用“Mr. /Mrs. /Miss. ”来称呼。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学生们经常在课后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以表示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谢和感激。老师也常常会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温暖和喜悦。但这句话会使外国教师认为学生在质疑他的教学能力,是对他们的不认可,觉得他们上课特别累。同样的话语,不同的文化背景,便是截然不同的效果、韵味和内涵。实际上在外国文化的背景下,在此语境下这样表达为宜“Did you enjoy our class?”这种语言表达引用带来的差异,实际上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内涵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文化意识文化背景的渗透。
  3.贊美与感谢。在与人相处时,我们时常会受到别人的赞美与感谢,文化习惯的差异往往会使对话出现尴尬或者不得体的局面。“that’s a very beautiful dress you have on !”你穿的衣服真漂亮!在得到外国友人这样的赞美时,中国朋友经常会回答:“no, no, just so so ”or “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中国人在接受表扬和赞美时会想方设法地表示谦虚的回答,会使外国人感到很尴尬。西方人一句“thank you”就很完美地完成了对话,文化差异也在提醒我们在面对别人的赞美和感谢时,应该欢喜接受从而进行分享,其实接受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