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01 点击:

作者:严大为
  【摘要】本文对2000年至2014年国内关于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或形成性评价研究的文章从“全部期刊”,“核心期刊”和“外语类核心期刊”三个层次分别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文章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研究成果,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价;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严大为,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概念及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亦称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ing),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其典型特征是包含学生在所学内容以及表现细节上的质量反馈。
  Michael Scriven在1967年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这两个概念,并且重点阐释了两者在信息搜集目的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同。Scriven认为,在形成性评估中,采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一门课程的效果,可指导学校选择或改进课程。
  1968年,Benjamin Bloom在Learning for Mastery 一书中引用形成性评估的概念,将其理解为改善学生学习过程的工具。1971年,Bloom在与Thomas Hasting 和 George Madaus合作的Handbook of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一书中,具体介绍了形成性评估如何应用于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这一研究所反映的形成性评估概念,当今已被普遍认可。
  随后,Black和Wiliam认为Scriven或是Bloom所提出的形成性评估的概念范围过于狭小。他们提出:所有教师从事的,,或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的,旨在获得信息并利用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活动,都属于形成性评估范畴。在此定义下,评估包含教师评语、课堂讨论、学生回家作业和测试分析等。当反馈信息用于改进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时,这种评价就属于形成性评估。
  国内对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党俊卿(1995)首次在国内期刊上介绍了Bloom形成性评估理论中的反馈教学法。王宪桂(1995)第一次探讨了教学设计中的信息反馈评价。张炎(1996)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切入点,探讨了形成性评估对于完善英语学习评价的作用。从期刊论文数量上看,2000年后研究逐步增多,2008年开始快速发展,2012年到达顶峰。
  二、国内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研究概况
  鉴于国内学者对于形成性评估的持续关注,文献数据的不断更新,笔者决定以大学英语为切入点,对形成性评估进行统计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旗下的《中国學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本文以“大学英语”并包含“形成性评估”或“形成性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统计2000年至2014年的所有文献。并按全部期刊、核心期刊和外语类核心期刊三种来源分类,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文献数量、应用方向和研究类别。笔者认为这种统计和分类方式能最大化地囊括所有相关文献,反映出学界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趋势。
  1.研究方法。高一虹等(1999)将研究方法分为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两大类。实证性研究指的是以有计划、有系统的材料收集和分析为主要特点,通过产生假设、操纵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的实验性研究。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收集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经验与观点、对教学具体环节的操作性描述和评价,用思辨的方法对理论问题及其对教学的意义所进行的各种讨论等。
  借鉴这一分类标准,在132篇核心期刊论文中,实证性研究53篇,非材料性研究76篇,研究综述3篇。而在41篇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实证性研究23篇,非材料性研究15篇,研究综述3篇。
  2.研究内容。受篇幅所限,本文仅对检索到的41篇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研究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的研究。
  (1)理论研究。李清华等(2008)比较了Brookhart的“课堂计量学理论”、Linn等的“行为评估效度理论”、Lynch和Shaw的“非传统评估效度理论框架”以及Bachman的“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框架”,围绕课堂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问题进行了探讨。王笃勤(2010)以北京某高校大学英语评价为案例,分析了其终结性评价的结构效度和内部关联效度以及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效度,提出了大学英语评价结构中相关问题,并根据评价的原则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检索,笔者发现近几年来,纯理论的研究愈来愈少,而形成性评估在教学和测试中的应用研究比例呈增长态势。
  (2)教学研究。周娉娣等(2005)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证明形成性评估体系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自主性监控成为可能,同时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李川(200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有效的大学英语网络评价模式至关重要,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王燕萍(2006)建议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维评价体系。梁爱民等(2007)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提出多元化教学评估的核心应包含多种不同评估模式,如诊断式评估、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或过程评估、行为表现评估等。佟敏强等(2009)以连接主义为视角,探讨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评估体系。得出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复合模式。黄华(2010)综合20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调查报告,提出了以认知和社会情境学习理论为教育学基础,以任务型外语教学和语言学习认知法为教学指导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理论。杨华等(2014),基于课堂数据,使用扎根理论和课堂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目标在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中动态变化的特征及方式,描绘了评估事件具有形成性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提供了概念化描述,改善了形成性评估领域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