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10351 点击:

作者:任燕
  【摘要】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教育实践模式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等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所探究的主题之一。文章介绍了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合作;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任燕(1965-),女,宁夏中卫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音学。
  【基金项目】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与小学合作创新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nmyk201608)。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丰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体验、提升教育实践效果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纵观国内外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模式,无论是美国的PDS模式、英国的“以校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还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模式、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发展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的“4 +1 +2”模式,其共同特征就是使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为师范生搭建教育实践平台。为了加强师范生实践锻炼、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各地、各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并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我院英语教育专业借助这个项目积极开展校-校合作,不断探索和创新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把过去集中最后一学期实习一段时间的模式,变为多学期、多时段见习加集中实习的模式,将教育实践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校内专项技能训练和模拟教学与校外观摩见习、集中实习想结合,增加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教育实践体验,从而提升了教育实践效果,使学生能充分地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一、加强校内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初步实践技能
  1.通过达标考核,训练学生专项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专项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从业技能,我们依据专业技能要求设定了专业核心技能达标项目,其中包括小学英语教案书写达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说课达标、小学英语教材试讲达标等。将这些达标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占一定的学分。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的发展阶段,将这些达标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期的训练与考核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模拟教学,训练学生课堂教学能力。模拟教学是训练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我们将校内模拟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在教学法课程导师指导下,选择部分学生在教学法课上进行模拟示范教学,全体学生听课,进行讨论和点评。(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模拟教学2次。小组成员要共同分析教材、讨论设计教案、相互听课。(3)在小组模拟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每位学生在指定的校内导师指导下试讲3次。第一次由导师现场指导,讲课时间为40分钟(一堂完整的小学英语课);第二次要在导师指导下,在微格教室自主完成讲课录像,讲课时间为30分钟,导师要保存录像资料(用于学生学习参考和教师教学资料),并对每位学生的讲课情况进行认真点评;第三次讲课时间为15分钟,为学生参加各类教师招考面试做好准备。
  3.发挥校外导师作用,助力学生校内实践训练。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角色认知能力、课堂教学把控能力、信息检索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的能力、充分发挥校外专家及合作小学校外导师的作用,我们通过邀请教研员来校为毕业班学生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邀请教育专家为学生进行师德养成教育讲座、邀请校外导师为学生上示范课、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活动,为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模拟教学和职业素养养成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外见习与实习,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
  长时间以来,教育实习是校外教育实践的唯一机会,常常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大约5周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达到教育实践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导致教育实践收效甚微。我们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实践的时段、内容和形式,将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课程模块纳入其中,在兼顾各项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结合英语教育专业特点,突出教育见习和实习。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见习与实习在学生专业发展中的有效作用,明确教育见习与实习的任务与目标,为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行动指南,有效提高教育见习与实习效果。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学期通过解读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所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的意义以及未来职业对教师的要求等有所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职业意识,明确职业要求。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将教育教学实践分散到五个学期中进行。“第一次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时间为1周。学生通过参加小学的各种仪式和课外活动等,了解见习学校基本情况和各项工作制度与程序,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与感悟,为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打基础。“第二次见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时间为2周。学生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观摩班主任工作和访问班主任,初步了解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了解班主任工作程序等,写观察及访问日记。“第三次见习”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2周。前两次在三、四年级见习的小组与在五六年级见习小组进行对调,仍然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方式,了解低年级与高年级教学与管理的差异,重点放在班主任工作见习方面,承担班主任分配的部分班务管理工作,尝试与学生沟通谈心,写心得体会。“第四次见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2周。学生通过听课、助课,课后请教等方式,观摩课堂教学并做好记录,课后参加评议;掌握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与难点等教学技巧,,在导师的辅助下,完成讲课1次,初次体验上课。同时协助班主任管理课堂,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等工作。“综合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为6周。跟班听导师的课并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上课;跟班主任学习,学会独立管理班级和辅导学生,并学习开主题班会;适当参与教研组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未来职业发展服務。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拟定毕业设计内容并进行实验研究,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做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入,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的实践能力,缩短教师职业生涯的适应期,使之很快进入教师角色。
  三、实施“双导师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平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反哺小学教育,促进高校教师不断提高指导学生教育实践的能力,促进高校与小学共生关系的发展。英语教育专业在实施“双导师制”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主要做法如下:遴选校内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校内导师,校内导师主要承担理论知识和日常教育方面的培养任务,如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达标训练考核、校内试讲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同时承担教育见习指导、教育实习指导和小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化培训等任务。
  与当地教育局、小学协同遴选优秀教研员和小学教师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专业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校外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关课程教学、教育见习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同时承担讲座、示范课等任务。
  每年选派1-2名校内导师到实习学校挂职锻炼一个学期,通过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加深对基础最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了解。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小学教师专业提升与培训的需求,帮助我们制定切合教师实际的培训计划,设定培训项目与任务,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帮助小学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化培训做出努力。同时通过邀请小学教师参与高校科研项目或高校教师参与小学科研项目、参加课程开发等方式,增强了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指导。
  我们在教育实践模式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仍没有完全形成有效的校外指导实践工作机制和工作标准,在教育实践评价方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存在评价缺乏科学性、评价标准不够清晰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丁邦平.论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2]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J].教师,2016,2.
  [3]杨朝霞,王丽珍.国内外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