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690 点击:

作者:魏雁楠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平台,在课外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本文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预科班英语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的问题与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少数民族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本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英语;第二课堂
  一、引言
  高等院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教育是党和国家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认真做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带来了国家间深度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民族预科英语教育更应顺应时代的变革和潮流的发展,积极应对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针对英语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建议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积极建设第二课堂活动体系,通过语言实践,增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在教室以外,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该模式必将成为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优化与改革的新突破点。
  二、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课程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以笔者所在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我校预科班学生高考时均为“民考汉”生,生源主要来自新疆与西藏地区,以维族、哈萨克族、藏族等学生为主,虽然他们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学过英语这门课程,但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成绩为及格水平以下,造成同一个教学班中,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同时兼顾各水平学生的困境。
  2.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意愿普遍有待加强,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并无用处”,在日常学习中处于“无所谓”或者“应付了事”的消极态度。并且,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压力,大多数民族学生以期末应试为目的,存在得过且过心理,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发挥“以考促学”的积极作用,常常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提醒。所以,大部分教师会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在教材的讲解,以及学生作业等任务的布置与检查,学生死记硬背、转头就忘现象严重。
  3.全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均以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主要内容,缺乏对于学生听说等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并且因为课时设置有限,单位时间内教学任务量大,造成教学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4.課程考核方式单一。预科班英语课程的期末考试题型以阅读、写作为主,缺乏学生的动机强化,学生只是机械地记背要点,而忽视了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理解,在语言输出上逻辑性差,知识点难以串联,不利于进阶英语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显著。
  三、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学习优势
  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同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大部分“民考汉”的学生,他们从小学便开始汉语的学习,到中学时期,部分学生开始学习英语,虽然高考中英语不做硬性要求,但他们始终长期处在多元语言共存的环境中。因此,英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属于三语习得的范畴。国内学者曾丽(2010)曾探讨过在我国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背景下建立三语教学体系的问题,提出应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双语优势,注重语言能力的保持,并探索三语语际迁移。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使用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母语中,有很多单词同英语类似,均以辅音结尾;并且,这些语言的语义也靠音节的轻重读区分,相比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距离近,学生的英语发音也更容易接近英语为母语的人群。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成长于多民族聚居区,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受度高,能够在多元文化中顺利应对可能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与问题;同时,对于新事物勇于尝试,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与新事物与新文化建立联系,是天生的“跨文化交际者”。
  从以上问题与优势两个大方面来看,在保证课堂高质量教学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教育部对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所提出的总体要求,必须积极推动课外“第二课堂”英语相关活动的开展,将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增强、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四、高校“第二课堂”在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他们的优势与特点,高校在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课程第二课堂的开发中,应坚持以“为学生创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的原则,通过积极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操练英语的机会。重点可关注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与交流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把课堂上的所学所得积极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通过实践,将英语真正内化。
  高校学生在课余的“第二课堂”形式与路径多种多样,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活动可从以下两类着手设计:
  第一类:词汇比赛。词汇作为语言基础的夯实,在英语学习的前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学期面向全体少数民族预科生开展词汇比赛,并按照学生水平分初级与高级两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的难度报名参赛。初级组的参赛题目可以教材与教学词汇为基础并做适当延伸,使更多平时英语水平较欠缺的学生通过比赛获得自信,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比赛摸索并交流单词记忆的技巧,加强对应知应会词汇的积累;高级组的参赛题目应略有拔高,可向公共英语三级或大学本科四级延伸,在环节设置上也可以更加复杂多变,例如增加 “Guess what I say”等分组对抗环节,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将词汇积累与口语表达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夯实词汇基础的同时,更进一步学会使用英语表达常见的事物、动作或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