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328 点击:

作者:林丽函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因课堂反馈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平台得到了广泛使用,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本文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对比传统反馈模式,创设基于微信的线上教师反馈环节,,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关键词】微信;英语口语教学;教师反馈
  【作者简介】林丽函(1995-),女,汉族, 福建仙游人,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师反馈现状
  现行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学时数量少,要想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比较困难。首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反馈的时间也有限,导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给少数学生提供反馈,大部分学生没有开口的机会;其次,有些学生发言很小声,老师听不清这类学生的发言,反馈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有必要改进教师反馈方式,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提高其口语水平。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
  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注入了新动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20)提到,所有高校都应采用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重塑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因此,现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促使教师反馈模式焕发新的活力。当前,作为一款集多媒体视听于一体的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通过微信与老师一对一、一对多互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即时反馈,鼓励学生,帮助其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树立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反馈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全部学生有开口的机会,师生可以实现实时沟通,也可延时在方便的时间内沟通,灵活方便。而且,师生通过微信录音功能,发音清晰,可以保证反馈的效果。
  三、反馈的类型
  本研究将反馈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是指教师在认同学生的回答时做出的反馈,消极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不太準确的回答的反馈,旨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取得进步。赵晓红(1998: 21)提出积极反馈是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而消极反馈常作为纠错性反馈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Lyster & Ranta(1997)将纠正性反馈分为明确纠正、重述、澄清性请求,元语言反馈,引导与重复六种。
  四、基于微信平台的反馈教学设计
  该研究是通过实证研究进行的。参与教学实验的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基于相同的教材和教学阶段,实验班运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师反馈,而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师反馈方法。教学时长为8周,教材为新视野英语教程(听说教程),过程如下:
  1.反馈前准备。基于研究需要,拟设定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课堂教学状况一致,会有一些简单的反馈。不同于控制班,实验前要让实验班学生熟悉微信反馈环节,以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同时,实验前对2个班进行口语测试,了解学生口语水平之后,根据其实际情况设计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反馈环节,将其应用于实验班。
  2.反馈实施环节。(1)口语作业布置与要求。相比控制班,实验班增加了对学生在微信上提交的口语作业进行课后反馈的环节。作业一周一次,每次作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音素跟读、情境对话练习与思考题回答。首先,关于音素跟读部分,教师发送课本Telling apart部分的元音和辅音及其相关词汇的音频文件到每个学生的微信客户端,要求学生自己练习好后发送朗读语音给教师。其次,关于情境对话练习部分,教师发送情景图片或设置一个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或所给情境和同伴合作进行对话编写,发送对话音频给教师,要求用到本课学过的句型。(2)作业上传提交与要求。学生口语作业上传提交格式统一为.mp3格式,每周日22点前以音频文件形式发送到教师的微信客户端,要求发音清晰。关于对话编写部分,要求附有草稿图片,以原图格式发送给教师。(3)教师对作业的反馈方式。反馈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句型三个方面展开。反馈过程中,教师会鼓励学生,暗示错误,启发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师只顾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注意学生的情感问题的现象。针对语音,教师采用简单表扬加重述纠错方式。而对词汇错误的重述可能会被学生当作其他可供选择的正确形式,因此教师采用简单表扬、元语言提示和澄清性请求来进行反馈。关于语法/句型,教师采用简单表扬、重复和元语言反馈,引导学生发现错误。
  3.反馈后总结与测试。教师要求实验班学生每次作业后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个人学习总结,便于学生们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对比实验前后的差异。
  五、结语
  与传统反馈模式相比,微信反馈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可以把更多的学习交流时间转向“第二课堂”,提高了学习弹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口语水平的提升,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同时,教师借助微信,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反馈,突破了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彰显出大学英语课堂内容的延展性,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反馈模式带来了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