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636 点击:

    作者:李朝霞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学带来许多变革,各种优质的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软件使教育教学实现了信息化。本文依托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针对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课程从课程整合、资源整合、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英语口语教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李朝霞(1971-),女,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外语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例” (项目编号:Hnky2017-77 ) 的研究成果之一。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网络学习软件得到开发和优化,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等,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这些发展不但使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在信息化高校外语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陈坚林教授(2010)认为信息技术与外语整合的内涵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外语教学方式。整合被视作换一种教学方式,那就意味着要将教学环境、学习者需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方法、教师素养、 硬件与软件资源以及教学支持系统等因素全面地结合起来。
      一、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高职院校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虽然英语成绩中等以下,但是经历了高中比较艰苦的三年学习历练,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较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另一部分的生源是来自对口单招或者是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语音、词汇量、语法结构等表现都很差,导致高职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模式单一表现在师资来源和教学方法方面。许多人都认为,最能胜任英语口语教学莫非外籍教师了。所以不少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彰显自己的口语教学特色和投入,不惜花大血本从海外聘请外籍人士担任本校的口语教师。许多外教没有经过校本培训,不了解学情,接过一本书一支粉笔就上了讲台,而且一讲就讲一两年。不置可否,外籍教师具备纯正的英语发音和地道的表达方式,他们性格开朗,课堂活动也比较丰富多彩,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合适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但是,进入专业阶段学习后,英语口语教学应该更多地結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岗位的需求。比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二、大三阶段,只依靠没有商务背景的外籍教师在教室组织些游戏活动、练习句子或练习日常对话等的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英语口语教学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训练学生具备更好的就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
      3.英语口语教学媒介的单一。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学习平台和软件得到开发和优化,一些优秀的口语学习软件、口语学习平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也应运而生,不少学生也自己在网上报名学习口语。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口语教学使用的媒介只是教科书、粉笔、能播放PPT、音频、视频的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传统单一,教师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质的网络资源来优化口语教学。
      基于以上问题,课题组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口语课程,结合新的信息技术优势,着眼行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对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教学媒介、课程设置以及学业考核等方面做了些探索性的改革。
      二、课程改革
      1.平行课程的整合。英语口语课、英语视听说课、综合英语课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把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一直以来,这几门课程都各自为政,互不干扰,每个科任老师都根据自己的教材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然而,这三门课程的教材中有些单元的主题和任务是一样的,它们有些内容是交叉或者重合的。相同的内容经过两、三个老师反复训练,,不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还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比如:视听说教材上的 “Nice to Meet You!”和综合英语“My Campus”都是讲述新生刚入学时新校园的认识;视听说的“Where is ...”和口语教材上的“Asking for Directions”都是训练学生问路的交际能力;综合英语的“How is Language Learned”和口语教材的“How do You Learn English”等等。为了节省资源和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三门英语课的授课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要求、授课时长,他们把重合的单元或篇章进行整合,有些被删减了,有些被重组成螺旋式的展现形式,有些调整了教学进度和顺序。比如关于“如何学习英语”这个话题中,由于英语口语课的周课时才2节,而综合英语是6节,我们把被编排在口语教材后面的“How do You Learn English”提到前面来学习,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在接着后面的综合英语课上,学生不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学习词汇、短语、句型,在进行适当的拓展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进行各种口语操练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课题访谈、话题阐述、小组讨论等任务型学习,从输入到输出,完成了学习和应用的内化过程。
      2.教学资源的整合。教指委主任委员刘戴林在“全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工作会议”(2014年)报告中指出:高职外语类专业课程的定位是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培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
      经过一年级基础阶段的学习,大二的学生进入了专业学习阶段,我们着力于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但是光靠一本教材和没有商务背景的外籍教师是不够的,课题组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岗位的需求,结合近几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口语赛项)的内容对大二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材料进行整合和补充,增加了英语工作报告、产品介绍、报表的表述、客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材料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时代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同时我们还根据职场英语的运用范畴,把口语训练分成几个模块,它们是信息理解能力、转述能力,产品的介绍、推销能力,工作报表的描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英语服务客人的技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