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104 点击:

作者:张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成了教学的主旋律。尤其对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初中英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初中英语;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张慧,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初级中学。
  一、對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合作学习。通过对兴趣、英语水平、教学情况、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为学生打造不同的学习方案。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法中的第一步。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目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对学生的判断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分层的时候应该通过学生的兴趣、能力、英语水平等进行综合判断,然后分级。
  其次,在对学生做好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工作。应该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均匀分配,通过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一起参与英语学习过程中来。同时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评优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分层和分组的工作不是给学生“ 贴标签”,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的整体水平进行阶段性的调整,鼓励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积极向上的同时也能够鞭策能力较强的学生继续前进。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如果一味地以一样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判断不仅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自身的认知特点,对英语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对教学目标进分层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分层的过程中要注意一切以教学要求和大纲为主,无论定什么样的目标都不能偏离基本的教学要求,必须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性对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集体的大木匾应该是一致的。
  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分层的过程中不能将目标分的过于细致,这样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磨学生的独特性,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机会减少,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最后,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在其中的参与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是不统一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注定了教师不可能为每个学生都量身打造教学方案,因此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分层的过程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虽然教材内容是一致的,但不同的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进行。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选择相应的难度自主进行解答和探索,,对教学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剖析,让能力不足的学生接受更多内容的同时也给予了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来进行。将课堂内容转变成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要求学生进行组内自由讨论,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话剧演出等各种形式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方式进行教材内容的表达能够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不断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这样的做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课外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深入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千篇一律的统一作业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的,因此对课外作业进行分层很有必要。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自主性较强的作业来对课外作业进行分层,将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作业,从而分出不同的作业完成度;其次,教师可以布置自选作业,不硬性规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在规定基础要求以后给作业进行“加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作业难度的选择。这样的做法既不会是学习差的学生能够产生挫败感,也不会使学习好的同学产生自负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分层教学法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现代初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明菊.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后慢班教学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