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柴志敏
【摘要】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断,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反思。近年来,文化育人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和教材两个方面,总结大学英语教学在文化育人方面的现状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突出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倡导中西方文化对等交流,为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课堂教学;中西方文化
【作者简介】柴志敏,山东协和学院。
一、研究背景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提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进一步加深,跨文化交際也显得日益重要。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任务。作为英语学习者,应主动承担起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坚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目前,大学英语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其范围覆盖几乎所有大学的所有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提高学生的总和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包含其目的语的文化素养,还应涵盖其母语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豪感。我国英语教育界已达成一致共识,即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融入多元文化,避免出现单向的、被动的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既应积极了解并获取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还应主动、有效地传递并弘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英语教学应包括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文化教学。因此,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充斥着大量反应西方文化的各类资料。作为英语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英语教师也一直把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致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不断削弱,进而造成学生无法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将从教材和教学两方面具体阐述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 教材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种,即《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新编大学英语》。以上三大教材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是广为好评的优秀教材。然而,从文化角度来讲,以上三种教材所存在共性问题,即中西方文化所占比例严重失调。笔者对以上三种教材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统计,最终所得数据为:《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共包含文章64篇,涉及中国文化元素的文章1篇;《新视野大学英语》(1-4册)共包含文章120篇,涉及中国文化元素的文章3篇;《新编大学英语》(1-4册)共包含文章172篇,涉及中国文化元素的文章5篇。
以上数据显示,中国文化元素在三大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严重不足,中西方文化比重严重失调。这种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中心、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无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对等交流,进而加剧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从文化迁移理论的角度而言,长期接受大量的西方文化价值观,中国大学生的母语文化特质将遭受侵蚀和同化,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2. 课堂教学方面。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传输。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有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还穿插着西方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以及价值观的宣传介绍。林汝昌先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推进文化因素,根据每篇文章的内容,系统地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体系。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已经把植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提升到了一定高度。
不可否认,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语言不可能游离于文化之外,二者相辅相成。但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只偏重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介绍,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只局限于英语文化语境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在大学英语各类考试测试中,教师和测试方主要注重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普通的卷面测试并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且测试内容主要侧重于语法、单词和阅读。即使是英语口语测试,其内容也偏重于英语语言文化,真正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自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翻译题型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核,但其分值只占15%,这一比重远远达不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无法实现文化自信。
三、改革策略
针对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增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实现中西方文化对等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势在必行。笔者将从教材和教学两方面分别给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教材方面。教材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选择大学英语教材时,应既侧重于语言知识又不忽视文化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上述三部教材在语言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可基本满足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需求。然而,从文化育人角度而言,这三部教材稍显不足。教材中的中西方文化配置不合理,西方文化的配置比例远远高出中国文化,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
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应合理配置中西方文化的比例,在注重西方文化语境的同时,增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选文,从而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对等交流。除阅读材料外,中国传统文化应渗透到课后练习和词汇学习中。在练习部分,可适当增加中国成语、谚语、寓言和神话故事的中英文对照译文,增强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相关推荐
[姚琨 孙耕梅]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李岩] 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小娟] 基于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刘滨] 基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工作硕士新生专业学习动机调查
[陈琼妹] 基于网络环境的期刊工作中期刊评价创新的影响及启示分
[徐萍] 档案文化价值及多元实现
[蓝敬瑶] 基于新时期汉语文学理念的时代化特点研究
[高强] 试论如何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曾凡菊 谭永前] 基于Multisim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王鹏] 基于培训有效性的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探讨
[赵明珠] 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石亚鹏 李元 樊] 基于52单片机的语音定时提示器制作
[任立飞 穆绍帅 ] 基于FEO算法的平面度误差评定
[范耘] 基于知识型馆员的虚拟团队模型
[张兰]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