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143 点击: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传统文化的传递,这样将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传统文化;牛津教材
      【作者简介】钱艳娇(1992-),女,汉族,上海人,上海市罗泾中学,初中英语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语言不只是词与句,它承载着一定的历史与文化。如果我们只学语言本身,而忽略了其文化内涵,那么难免只得皮层而失内在。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改革,教材已经涉及了诸多的英美文化,扩展了孩子们的文化视野。然而,在不断地给孩子灌输他国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如何让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利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将我们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传达给世界,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在实践中觉醒
      这一意识的觉醒源于新世纪英语八下中的一堂新授课“Let’s Go to the Movies!”。在讨论环节,笔者选取了大量的西方电影,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展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可结果却与预期大相径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所列影片不熟悉,对主角和故事梗概也很陌生,在朗读和表达上有很大的困难。
      英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不能片面强调国外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的输入。于是,笔者对电影进行了挑选,,加入了《地道战》《叶问》《湄公河行动》等优秀国内影片,通过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导入让孩子们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励他们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
      二、在牛津教材中探索
      在入职的第五个年头,我们迎来了教材改革,采用了上海市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在摸索新教材的同时,笔者也在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6B M1U3 Dragon Boat Festival一课为笔者提供了机会。
      通过本课材料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端午节的由来和食物的表达。教材在Listen and say 环节提到了moon cake 和dumpling等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食物,但并未有所延伸。基于此,笔者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推广项目”主题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并表达节日,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Task 1. 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网上搜索、书本查阅或询问他人等方式收集节日信息。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年历上标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这一活动旨在通过日历制作,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Task 2. 学生根据节日喜好自动成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享手中的信息,共同研究此節日并完成表格。表格中涵盖了以下信息:小组成员、节日名称、时间、活动、特殊的物品和食物,代表节日的颜色、故事、目的和喜欢的理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对节日的认识。我们可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分发锦囊,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Task 3. 以小组发言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可选举一人代表,也可由各成员分工表述,其他组成员需认真聆听,并做好记录。这一活动旨在通过交流学习更多中国传统节日的表达。
      Task 4. 聚沙成塔,将小组成果进行汇总,加上Task 1中标有节日的年历,最终合订成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手册,并将其发布于社交平台。如果有机会,可将成果带给他国的小朋友,实现真实的文化交流,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将会是一次再好不过的文化传播体验。
      此次教学实践依托课本进行,是对课内所学的拓展,也是对综合能力的考验。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教材本身生搬硬套,而是结合教材,适当地进行导入,让学生在习得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
      三、牛津教材中导入更多的传统文化
      在牛津教材中,有能直接反映中国文化的课文,也有很多细小环节可以加以利用。它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单词或词组,而这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抓准切入点,把握文化输入契机,不轻易放走任何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适当补充、合理应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中国文化,汲取文化养分。这样的点到为止虽无法激起惊涛骇浪,但柔软而坚韧的力量往往更能深入人心。
      为了更好地在牛津教材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笔者反复思考其可行性,避免牵强附会。以牛津6A教材为例,做出如下梳理:
      四、结语
      辜鸿铭先生精通翻译,曾将中国“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和《大学》带到欧洲,向西方人宣传东方文化。林语堂先生作为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的中国作家,他将中国文学之美向西方传达。在那个社会动荡的乱世之中,我们有这样才情飞扬、才华横溢的大师高举中国文化的旗帜,在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文学瑰宝和精神引导的同时,也凭借着绝佳的英语技能在世界面前捍卫着中国姿态。
      而今,这权杖已然在我们手中,我们应当怀着对中国文化的赤诚,用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为此振臂而呼,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应当明确并切实落实职责所在,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认知并接纳中国文化,让中国之声在世界上嘹亮地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