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13 点击:

  【摘要】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当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对文本进行深层分析,忽视整体性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活动观在阅读课中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梁佳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含义与特点
  新课标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学生在主題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
  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有体现外语学习特点的认知和运用维度——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活动,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1.文本解读停留在表面。大多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把对文本的解读重点放在内容以及关键词句上,尤其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很多教师会花大量时间进行铺垫与讲解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然而,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懂得文章的内容,会翻译重点词句外,别无所得。如果学生不能够把阅读课中输入的内容内化并进行运用,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深度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这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对文本的解读绝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本身,而要从文章的背景、主题、内容、语言等多角度进行解读。教师应该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学过程“碎片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于“模式化”教学。以细节阅读教学为例,通常是将一整篇文章进行分段,每个段落设置一些任务,教师通过点对点提问的方式将整篇文章的细节性内容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样的教学步骤看似适用于任何阅读课的教学,但却剥夺了学生阅读完整语篇与思考的机会。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教师的分段教学以及提问,实际上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独立安静阅读的过程。这样一来,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的脑海里留存的都是“碎片化”的文章内容,没有完整性与逻辑性,更不利于后续对文章的深入思考。
  3.问题设计没有层次。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当堂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文本内容最快速且有效的方式。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重形式、轻内容,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梯度,不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影响课堂效率(苏立平,2019)。例如,很多教师习惯在开始的略读环节提问学生文章大意或划分文章层次,在最后的深入思考环节提问学生学习完文章后的启发和感悟,这显然就是没有“对症下药”。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问题的设置应该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从读懂事实性信息到发掘出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因此,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策略。
  三、学习活动观对传统初中英语阅读课的修正
  1.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主题意义。新课标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语境,而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教育部,2018)。因此,教师应对文本进行语境归类,明确阅读教学的整体方向。其次,要结合模块和单元主题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本节阅读课教学的功能意义,既能够在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话题的深入拓展,又能够为接下来的语法教学做好内容铺垫。第三,教师要将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其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表达。
  2.注重整体阅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断被教师的思维所干扰,始终处于被动思考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和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时应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逻辑,用一条主线将文章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脉络后,再进行事实性信息的寻找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预留安静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读文章并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之后再引导其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内化。
  3.培养核心素养。传统的阅读课堂只侧重于文本知识的学习与内容的理解,这并不能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学习活动观指出,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除了语言和学习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第一遍读文章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抓住浅层信息。读第二遍时,教师要适度展开追问,引导学生运用事实性信息去解释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挖掘文章背后的内涵。读第三遍时,教师要设计情境,将文本内容进行迁移与创新,引导学生回归实际生活,对生活本身有新的感悟与思考。这样一来,阅读课才不仅仅停留在文章本身,更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四、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实践
  现以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6 “Sunshine for all”的Reading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谈一谈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实践。
  1.文本解读。本课教学文本出自第六单元,单元标题是“Sunshine for all”,落脚点在all,因此这篇文本属于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语境,内容涵盖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志愿服务、体育精神等相关子主题,所以教师以此为依据设立教学目标。这篇文本是一篇关于刘明在第十二届上海特奥会做志愿者的报道,介绍了特奥会的基本信息、特奥会志愿者们的工作内容以及刘明和他所服务的小运动员之间发生的故事,体现了特奥会让人与人团结协作,共同实现梦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