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ao@xiaoyuanyingyu.com
【摘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发展,文化自信等德育内容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职阶段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认知的缺陷。面对这一问题,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制定策略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还要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引导学生认同中國文化价值,使语言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一些学者和教师提出了“愿为师”的主张。“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对人民教师的道德素质具有非凡的意义,可以称之为教师的灵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对“工匠精神”做出了新的诠释,主张“工匠精神”应该是一种原创性,是高造诣和高修养教育的体现。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郑锐(1984.06-),女,甘肃酒泉人,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概述
1.国家积极鼓励学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专业的风格和产品质量的灵魂。“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但改革开放以来,工匠制度的缺失使得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制度支持;缺乏工匠文化,不尊重工人劳动;低收入水平等因素导致工匠精神的培养缺乏动力。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产品质量,讲中国故事,在中国传播好声音,是时代的要求。
2.高职英语教学的自我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实践者增强精神追求、提高职业素质、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精神。古代工匠的精神一般被认为是工匠群体的优秀品质:卓越、敬业、精技、细致、创新。现代工匠精神是实践者的工作状态和理念。“工匠精神”具有爱工敬业的道德作风,不计较得失的思想感情,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家都肩负着培养“工匠精神”的历史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尽快实现。
3.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多引导学生加强对“工匠精神”深层次的理解。例如,袁隆平院士几十年来专注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航天工业中有一系列优秀案例,使得航天工业有许多令国人骄傲的成绩;石传祥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劳动模范,他一生坎坷,但他对环境卫生的热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的优秀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全,全力抢救病人的生命;还有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创造了很多个世界第一等等。让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1.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
(1)英语课程不仅要继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更要担负起传播我们悠久中华文化的责任。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元素,帮助学生建立“工匠精神”,,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这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高职英语课堂也需要在课程思政语境中思考如何完善课程,丰富教学理念,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2)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能够进行语言文化交流。沟通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都是以外国文化为基础的,这就导致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非常困难。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 让学生掌握中国元素的英语表达, 了解外国文化,也可以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文化, 在交流中表现出文化自信。课程内容的改变,有助于我们贯彻思想政治理念,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英语教学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工匠精神”。
2.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在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既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收获更多的英语知识。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有着长期的影响,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良好习惯,为交际打下基础。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交际必然包含着文化的互动,因此英语课程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呈现出来了。
(2)高职英语教学不能照搬“工匠精神”管理之路,而成为理论课。我们的思想政治目标是建立文化自信,让学生讲中国故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理念要与课程内容自然结合,无缝衔接不能给人以突兀的感觉。培养学生学习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将中国文化融入课程的方法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种突破,也是随着国家的进步而改进教学方法的必然途径。
3.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
(1)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学方法需要做出必要的改变。高职英语教学课程的特点有助于教师贯彻“工匠精神”理念。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工匠精神”。首先,英语教学内容的情感加工,要求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改善,使教学内容在呈现给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温暖的词语,一个手势的批准,和一个深思熟虑的行动,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
(2)增强学生“工匠精神”的理念在业内逐渐形成共识,高职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的内容比例有所增加。经过精心挑选教材,使教师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得到重要把握;其次,针对课时的减少和教学内容的增加,我们要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教学”是在狭义的“互动”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展现在课堂上,从而影响学生观念的转变,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1.学生基础较薄弱。
(1)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主要原因是中专学生转段升入高职和三校生升入高职的学生占大多数,而中专英语和初中英语教材简单,内容难度不大,对学生英语需要达到的要求也比较低。这些学生升入高职后,英语教材难度加大,课堂教学形式改变,学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高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