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47 点击: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语言服务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急需大力培养翻译人才。云南独立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积极探索合适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独立学院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云南人才培养和需求的实际,对云南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莉(1981-),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昆明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测试与语言统计。
  【基金项目】2019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J11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语言服务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东亚、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山水相连,是通往这些国家的陆上交通要道。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具有战略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此背景下,云南独立学院如何基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培养立足云南、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好语言服务的翻译人才成为云南能否实现其辐射中心地位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研究云南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以期对云南翻译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云南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云南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中心的根本动力。近年来,云南省通过各种项目和设立多个小语种专业等途径培养外语人才,但总体还是以公办院校为主导,加上长期以来与东中部地区在教育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云南独立学院在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显现出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规模较小;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培养模式单一,未体现出其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三是教学资料和设备不足,无法满足翻译教学的需求,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没有专门且稳定的基地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四是课程结构和比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东南亚、南亚国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介绍;五是师资队伍薄弱,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无高职称教师,行业专家任教呈现不稳定的情况;最后,教学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状态,仍以翻译资格证作为衡量学生翻译能力的唯一标准或核心标准,这严重扭曲了正常的翻译教学。针对上述现状,云南独立学院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上,需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结合市場和国家翻译人才的需要,适时调整培养的思路和方法,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三、云南独立学院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1. 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就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如下: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随着翻译专业被归入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对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较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与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各行业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及国际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从上述描述中可见,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口笔译职业译员,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位的提升做好语言服务的合格的应用型、专业性强的人才。结合云南独立学院实际,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英汉双语能力,掌握英汉口笔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和了解云南本土文化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语言文化,具有跨文化意识;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教育、广告、外贸、外事、出版等单位从事英语翻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各高校都会明确其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云南独立学院对于翻译专业基本采用“通识+学科+专业+实践”总体模式,其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应用和转换能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培养模式可为:
  (1) 校企合作。在高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能有效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培养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翻译人才的目标。云南独立学院翻译专业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有效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翻译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1)高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企业对翻译人才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高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高校可以通过企业了解翻译领域的最新动态,并邀请企业共同开发翻译专业课程和教材,更好地体现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高校引进的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在翻译实践上缺乏经验,因此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翻译教师,通过进入企业培训和兼职等,让教师多多参与实践,提升“双师”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入校任教,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指导等,并以企业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