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22 点击:

  摘 要:探究式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桎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探究式学习5E模式中的吸引、探索、解释、加工和评价这五个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从教学层面来看,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弥补了传统英语阅读课堂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真实课例,对探究式学习5E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5E模式;初中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马晓佩,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学习成为学习者的普遍诉求,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英语教学。新课标改革倡导将传统课堂中的机械式传递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吸收和应用知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并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培养目标,也应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策略。
  二、探究式学习概述
  探究式学习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于1909年首次提出了“做中学”的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探究性过程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学生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育》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并充分论证了探究式学习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国内教育专家针对探究式学习开展了深入探索。柴西琴认为,探究式学习就如同教育界的科学研究,即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技巧和能力。任长松在《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中提出,探究式学习不是完全脱离于教材、教师等传统教育要素的新兴理念,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基于合适的材料,围绕确定的问题,进而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信息。在英语学科方面,林彩丹将科学探究学习形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作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英语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分析、验证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跨学科探索技能,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另外,心理学基础理论也对探究式学习有启发意义。探究式学习将每一个学习者放置于“现实生活—学生—教师”的多元互动链条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全员参与的特征”,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理念。
  三、基于探究式学习的5E模式阅读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多活泼好动,对外界信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阅读将被看作孤立、封闭的系统。学生在其中被动接受老师所“灌输”的文本知识,不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大打折扣,更易挫伤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极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可持续发展学习。因此,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根据林立、王之江在《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所提出的观点,5E模式是对探究式学习更为具象的表达,符合学生认知,适应教师需求。5E模式具体是指探究式学习课程设计相关的五个阶段,分别为吸引(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加工(Elaboration)和评价阶段(Evaluation)。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中的3a篇章阅读为例,阐述基于探究式学习的5E模式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一)吸引阶段(Engagement)
  5E阅读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是吸引(Engagement)。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入话题,通过不同的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思考,促使学生产生新旧概念的冲突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兴趣。
  在阅读引入环节,教师在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提出请求”的相关表达后,通过师生互动问答的方式,抛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Should teenagers do chores at home?”,学生可对此进行简单的观点表达和描述。教师在学生表达时应尽量减少对其语言语法错误的纠正,鼓励其自主表达,并逐渐引导班级学生根据自身观点分为两方,为之后对课文的进一步探索奠定基础。
  (二)探索阶段(Exploration)
  探索阶段(Exploration)是5E模式的核心环节,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开展具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对于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教师都需要引领学生明确活动规则和要素,并倡导学生自主探寻解决方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建立小组合作机制互相配合搜集资料、讨论问题并得出结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提供个性化指导,避免直接提供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针对这篇课文,教师可设置如下探究性活动:
  1.把握细节,体验情感。在读中环节,学生跟随录音模仿人物語音语调,帮助学生理解母女的情感变化;读后进行两两角色扮演的练习,深入体会二人的情绪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母亲的疲惫、愤慨和委屈,以及女儿的冷漠、生气和羞愧。充分展现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除本身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外,,可以达到的思想高度和情绪价值的外显。
  2.细读文本,探究主题。本节课设计了选词填空等精读活动,旨在使学生可以通过关注“threw down my bag”“sat down”等动词词组,体会Nancy的所思所想;同时,将对话中母亲的请求反复研读,设身处地感受母亲心态的变化。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不断启发学生从mother 和Nancy两个维度来思考,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设置问题链提问学生:

20220526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