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227 点击: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发展讲求融合创新,“核心素养”“互联网背景”“信息时代”“课程思政”等关键词层出不穷,而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也表明英语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并注重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本研究立足于现阶段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现状,分析文化教育的内容设置、教育方式和文化思政教育现状,探究在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的策略,提出“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思政元素,明确指引学生的思想导向”“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元化呈现英语课程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育;文化教育;思政
  作者简介:张红,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一、新时代背景下对英语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给各个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更是使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文化之间的冲撞会带来更多的思想汇聚。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是重要媒介,因此英语教育更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变迁创新英语教育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新时代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新时代青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宝贵经验。英语教师要依据新时代英语学科的主要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要在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内涵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导入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生涯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新课标中的新变化
  近年来,英语课程标准多次修订,均强调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强化学生的多元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增加课程体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例,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新课标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明确指出要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国内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修订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目标。这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将英语教育的焦点放在以学科素养引领课程教学,在语言教学中除了要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知识应用之外,还应该关注英语学科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另一个方面是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正是充分运用英语语言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在语言交流中学习思维方式和语言技能,在语言的组织与表述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既要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文化传承责任感、文化内涵包容感、文化传播意识感和文化精神自豪感,让语言学习与文化理念学习同步,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观念植根于学生头脑中,做新时代中华文化代言人、传承人、传播人。
  三、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内容设置
  目前我國学校教育中的英语教育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听力、口语、阅读、语法、写作。在现阶段的英语课程中,这些模块均包含了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其比例分布合理。经过整理统计可知,现行小学、中学英语教材和相关课程的推荐阅读读物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以视频、语篇、语法填空等形式出现,其中包含中国著名的景区和名胜古迹,如故宫、九寨沟、丽江、长城等;还包括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南方抗洪;还涉及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和中华文化瑰宝。有关中国文学艺术的内容包括诗词歌赋、谚语、成语等,分布在听力、语法、口语等模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现代文化内容所占比例为72%,这表明文化教育是以近现代的中国事迹和中国人物为主要的课程内容。
  (二)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方式
  英语教育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教育导入集中于阅读和口语两个模块,教材中“Listening and speaking ”和“Reading and thinking”模块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较多。在阅读模块,通过短篇的课文内容和练习题上的阅读短文来呈现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通过短篇文章来陈述和表现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文章中所渗透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辩证的眼光去对比中外文化,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逐步丰富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且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助力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传承和输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坚定文化自信。
  (三)英语教育中文化思政教育的现状
  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通过直接、简明的言语说教来教育学生,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积极干预和合理引导。通过调查一线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把握现状可以了解到,只有少部分英语教师会研读教材,在备课时在教案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不能充分研析教材,教材中的文化思政元素就不能与课堂教学内容达到相得益彰的境界。教材中多次提及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语录,也以短篇文章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内容,教师从英语语法的角度去分析解读这些内容,学生达到的只是英语语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只有以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句子与文章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文化思政元素,才会使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四、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现代教育中,英语教材依然是英语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地位没有被相关的电子产品取代,所以教师应该一如既往地将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研究内容。学校英语组的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集体探讨英语课程的环节设置,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思政元素,将挖掘到的思政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尝试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状态,选择恰当时机引导式地指导学生。例如,在讲解教材内容中的“汶川地震”时,教师可以创设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利用图片、视频、新闻稿等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的无助和不安,继而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进行文化思政教育。教师可以从自然灾害后邻居之间的互相帮助、各个省市对于灾区的援助两个维度进行文化思政教育,一方面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灾害,但是都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勤劳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地重建家园,教导学生从小要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继承勤劳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然无情人有情”,通过教材和教辅材料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团结之情,教师要依据汶川地震所蕴含的文化思政元素,帮助树立学生的中华民族团结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奉献、乐于助人,时时刻刻维护祖国团结与安定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