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891 点击:
  摘 要:思辨能力是大学生通过四年学习生活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如何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是众多高校教师研究的课题。其中,授课教师的思辨能力对于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学界目前对于教师思辨能力的研究稍显不足。造成教师忽视思辨能力培养的原因主要包括对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落后、对教师考核机制不全面以及考试方式单一等,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从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丰富考试模式、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教师层面;思辨能力培养;外语类大学生;培养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郭玮,山西工商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的教学目标丰富了对社会能力维度的描述,增加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李凤亮指出,新文科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成为思想创生的主要平台,借助通识教育这一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独立思考、价值判断、语言与沟通等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全过程思维培训,引导学生成为具备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问题的提出
  黄源深曾于1998年在《思辨缺席》指出,学外语出身的人,稍有不注意就会得思辨缺席症,即“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患病”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外语时着重记忆背诵,轻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二是不少教师在教学方时重语言轻内容,造成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呆滞状态;三是不少外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阅读书目少,知识面窄,缺乏创造性思维。黄源深在文中指出,“一旦缺乏思辨能力,遇到科研和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难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作出判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去解决问题。因此,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该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学界重视。
  事实上,不光是外语类大学生,我国大学生普遍严重缺乏思辨能力。受应试教育和“讲授型”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授课课堂还是没有完全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时依然习惯于“听—记—背”。课程考核方式仍以笔试为主,学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就可以取得高分。即使教师要求交小论文或者读书报告,学生中也不乏是在他人文章基础上“复制粘贴改进”,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严进宽出”的模式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于学习,尤其是考查课并不重视。在他们看来,“六十分万岁”,毕业即可。我国大学生普遍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等方面的思辨能力上,表现不尽如人意,从大学生完成的学位论文中就可以管窥一斑。这一情况急需改变。
  2010年,黄源深在《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一文中指出,“要根治英语学生“思辨缺席”的顽症,需要动大手术”,英语专业切不可办成“语言中心”。黄源深指出了具体的改革途径,从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测试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贵在思辨,关系着人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发展。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教师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如果授课教师自身缺乏思辨能力,必然无法将思辨这一维度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更无法培养出具体思辨意识的学生,更不要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写出高质量、具有思辨意识的学术论文了。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截止2023年2月10日,以“教师思辨能力”作为主题词搜索出的论文仅有229篇,以“英语教师思辨能力”作为主题词搜索出的论文仅有210篇,以“外语教师思辨能力”作为主题词搜索出的论文仅有36篇。
  二、教师忽视思辨能力培养的原因
  一是授课教师本身不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是其缺乏思辨能力最重要的原因。很多授课教师本身接受的是传统课堂教学,耳濡目染多年之后,自己的教学课堂也是如此,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然后以海量的题目进行训练。虽然这些年各类有关教学和教师的培训都谈到了“思辨能力”,但部分教师内心仍然未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授课模式固定,没有真正地将课堂变为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这些教师在课程教授时,往往只依赖教材,不主动寻找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也不太关注最新的学术成果,授课内容陈旧,学生在上课时意兴阑珊,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授课教师认同感低,自然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上的投入少,不关注最新的文件和教学要求,周而复始,致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是授课教师还是以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外语语言学习观和技能观都是注重语言的模仿,轻视语言内容的,往往会造成外语学习者只是“工具人”,没有自己的思想。这就印证了黄源深谈到的“类似‘语言中心’的英语专业办学方式”。考试标准也偏向于技能测试。外语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只专注于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高,普遍认为只要英语技能好,考试得分高,就是英语能力强。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如果成为英语教师,教学时也会重视英语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忽视或者轻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属于思维能力中的一个维度,而语言的学习应作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外语授课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课堂这一主战线和主渠道,引导学生“跳出课堂”,不仅要利用外语和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更要自主、思辨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目前高等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有自己的考核机制。授课教师既有教学,又有科研压力,疲于应付考核,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写论文、发论文、出专著、申报各類课题上,而论文的质量参差不齐,科研促教的动力不足。再加上受疫情影响,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的授课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一技术,在备课上花费的时间自然就多,所以在备课和授课时,就不会认真去思考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思辨,只满足于照本宣科式地传授知识。有的授课教师知道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但奈何自己水平有限,再加上不注重学习培训,导致自己无从下手。张虹曾对117位来自全国各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8位教师认为自身思辨能力不足,不了解思辨能力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更不知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到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