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347 点击: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和使用计算机,提高其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学生通过初步了解编程、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内容,可以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从而提高自身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引入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能锻炼其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文章将对该话题展开讨论,探究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10-04
  一、 引言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以纯理论知识的方式呈现,其教学内容和任务较为固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的个性化设置,从而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为了克服传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不足,项目式学习应运而生。其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活动来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项目主题,并提供了灵活的学习路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还注重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可见,项目式学习具有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项目式学习概述
  (一)定义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参与综合性的项目活动来构建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综合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核心,通过规划、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估等过程,深入探究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其核心理念是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通常与学科内容和现实生活情境紧密相关,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以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同时,项目式学习也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鼓励他们在项目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在一个项目中,通常包括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最终呈现成果等环节,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进行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编程开发等操作,以培养其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此外,其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现实问题中,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特征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提出问题、制订学习目标、规划学习步骤,以及参与项目的决策和执行过程。这要求其通过调研、探究和实践,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承担各自的责任,需要在小组中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说明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综合应用,不拘泥于传统学科边界。其还使得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挑战展开,让问题成为学习的核心驱动力,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开展实践操作和真实应用。可见,项目式学习能够凭借这些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并促使其从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三、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包括引入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培养其信息素养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同时,教师们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积极运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然而,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校缺乏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导致教学条件不够优越。这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全面的信息技术教育,影响学习效果。其次,课程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意义不够明确。一些课程注重记忆技术知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缺乏真正的实践环节,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一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方法理解不深刻,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这使得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指导,缺乏深度的技术学习和思维培养。
  总体来说,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投入,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基于项目式学习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过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将课堂重心从知识讲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过去独立学习和竞争的模式逐渐转化为通过分享和协作解决问题,以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此外,传统课堂往往以考试和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合作能力,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可见,要想借助项目式学习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习,从单一教學方式到多元化教学策略,从内容教学到能力培养,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再从评分导向到过程评价。这样的转变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并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教师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解项目式教学的原理和方法,从而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项目活动,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