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敏婵 字数:7131 点击:

【摘要】深度学习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重构单元教学内容,避免了传统教学设计中分散式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两大误区。以九年级“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表明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连续整体,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解;二是操作性强,促进学科素养落地。

【关键词】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结构化;情境化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在对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整合新旧知识,主动建构个人的认知体系,并能够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度学习强调的是高阶思维的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深度学习下的教学设计应把单元作为设计主体,围绕整体目标,对单元中各课时进行规划设计,强调单元课时间的逻辑关联,使不同的课时最终都能指向核心素养。此外,2022年版初中化学新课标提出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学习主题,凝炼大概念,整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相比较于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于站位高、立意深,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结构化、情境化。它是把具有内在逻辑的多个课时进行进阶式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统领整体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地。

下面,笔者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为例,阐述基于深度学习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也是学生形成物质的结构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价值观的开始。这一单元的学习将为后面研究物质、实验室制取气体以及如何进行探究实验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要求为: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以自然界中氧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从教材角度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选自人教版教材,但教材内容零散,各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不利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见表1-1)。教学内容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授课,易停留在对具体学科知识的讲授,忽略背后所承载的研究一类物质的思路和方法的学科思维的培养。学生难以解决陌生情境下的问题,这与深度学习的理念相悖。要构建一个结构化并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知识体系,必须对内容的顺序和结构进行整合(见表1-2),形成单元整体知识结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分析,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能促使核心素养的落地的。“我们周围的空气”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物质的性质(是什么)—物质的制取/制备(从哪里来)—物质的用途(到哪里去)。从“化学观念”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构成、结构以及性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建构模型并能制作模型和使用模型的能力来体现“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并解决物质“从哪里来”的问题。物质最终会用于什么地方或者说物质会进行怎么样的转化,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物质的用途与转化进行批判性评价,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确定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刚刚简单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以及化学仪器,未系统地学习过物质,更难以总结研究物质的思路以及气体制取的思路。基于上述学情以及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单元学习目标的设计见表2。

三、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的实践培育出来的。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靠问题来驱动,在主题情境中深挖实际问题,最终通过课时教学来落实。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创设“从‘燃素说’到‘燃烧氧化说’—氧气的发展史”的主题情境,以识氧—制氧—用氧的知识线展开5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流程见图1。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先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加工”,形成具有逻辑的结构网络。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围绕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该设计具有内在逻辑的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网络并习得相应能力。基于以上,笔者以课时1为例进行阐述,以下是课时1的教学设计。

任务1:空气成分的发现

问题1:氧气是怎么被发现的?拉瓦锡定量实验的结

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