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珂珂 字数:2564 点击:

【摘要】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必须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落实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将以往的教学模式与策略进行创新,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养成音乐素养提供帮助。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高效课堂;音乐素养

让学生学习音乐是培养艺术天赋的重要方式,音乐不仅可以塑造心灵,还能为学生营造欣赏审美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欣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过程,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活力,进而促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音乐课堂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生兴趣培养,课堂缺乏艺术氛围

如今,学校和家长会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艺术感智力的重要性,致使学生认为音乐课并不重要,无需认真对待,同时,在课堂学习中缺少活力,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的音乐课堂的兴趣。除此之外,课堂教学形式枯燥缺少新鲜感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教师观念陈旧,影响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所要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一些学校忽略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上课时也会出现疲劳备课,应付了事等不良现象,若教师业务能力低,没有及时了解歌曲背景或乐器的,只是单纯的小学生讲授歌曲,认为学生会唱就可以,都会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二、推动小学音乐课堂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课堂情境构建,展开音乐技能的有效学习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促进音乐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音乐内容多种多样,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与音乐旋律,同时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有所差别,因此,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大不相同。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并拥有学习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所了解,并构建良好的氛围,用多种乐器向学生展示音乐。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鼓让学生感受音乐强弱,并对声音的大小进行分辨,与《大鼓和小鼓》这首歌相结合,引领学生演唱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哪个部分要唱得强一点,哪些部分又要唱得弱一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歌唱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比如,以《幸福拍手歌》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歌曲律动进行身体活动,跟着节奏找到正确节拍,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施乐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适合的乐器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热爱音乐。学生在学习乐器时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还能拥有对节奏的把控能力,当学生掌握乐器的使用方式后,既可以提高音准,还能获得创造能力。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音乐的强弱变化主要是受到学生情感的影响,并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比如:在讲到《好朋友》这首儿歌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琴教学生演奏,当学生对这首歌曲能够熟练掌握时,可以树立成就感,并让学生对歌曲内容加以了解,使学生热爱音乐。同时,教师还要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其中内涵。一般而言,学生的节奏学习兴趣会高于旋律学习兴趣,在演奏时,学生能够让节奏和自己的身体有机结合,这样就能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感悟力。又如,在讲到《春天来了》时,学生会对春天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舞动自己的手臂,用直观体验的方式感受春天的到来。再如,在学习《过新年》时,教师可以用锣、鼓、叉等乐器让学生感受新年的热闹,使学生对乐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乐器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乐器将乐器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理解音乐教学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