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5189 点击:

作者:芦悦
  【摘要】写作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写作标准成为了英语学习中主要的课题之一。主位结构,尤其是主位推进的模式在写作的衔接与连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大学英语写作中主位结构推进模式的必要性。并从主位结构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策略,以此对高校学生有所启示。
  【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 大学英语写作
  一、引言
  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提高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理论和方法其中主位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在理论上,主位推进模式既可以用来分析文章的整体,也可以很容易地把握主旨。在实践中,大学英语写作更注重清晰而有条理的结构,而不是语法和词汇的广泛性。
  二、主位推进模式与写作
  1.主位推进的模式。每个句子都有它自己的主位结构。几乎所有的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随着每个句子的主位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渐展开,直到形成完整的意义。在英语写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语篇,由于写作材料不同,题材多变。人们有很多选择来决定什么可以被看作是主位,但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最后,经过一些研究,一些语言学家总结了主位变化的基本类型,并称之为主位推进模式。
  2.主位推进模式与英语写作的关系。首先,主位推进模式可以提高写作的逻辑性。正如上文提到,推进的模式是复杂的。当它涉及到一个语篇时,首先找出主位和述位,,然后根据句子的顺序总结主位推进,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使话语更合乎逻辑。
  其次,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在传统写作中,我们经常使用语法和词汇来增强连贯性,如代词、连词、过渡词等。虽然这些在写作中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保证语篇的连贯性。根据以上分析,主位推进对连贯性有直接影响。
  再次,主位推进的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在一个说明文中,每一个句子都是连接上下文逻辑的和作为它的延伸。因此,总是选择在前一句的述位作为一个新的主位,属于连续推进模式。相反,在叙事文中,每一个句子都以人物、时间和地点为出发点,因此倾向于采用平行推进模式。
  3.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的分析。
  样本1:来自CET-4作文范文的节选。
  (5)When it comes to choosing teachers, students (T1) often take three major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R1). First of all, they (T2) are convinced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knowledgeable and should be experts in the fields they teach (R2). Moreover, they(T3) think teaching methods and skills are essential to a good teacher(R3). In addition, the teachers’ sense of humor (T4) oft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eing chosen by students(R4).
  主位推進模式可以表示为:
  T1—R1
  ↓
  T2(=T1)—R2
  ↓
  T3(=T1=T2)—R3
  在这一部分中,在第一句话中的“student”中的就是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的“they”相同,这表明第前三个相邻的句子有相同的主位,但述位不同,因此它们形成了平行的推进模式。这一段主要讲学生选择教师的三个因素,因此必须突出学生。然后述位发展围绕“学生”并且提供新的信息,进一步说明当他们选择教师时什么样因素学生应该考虑。一方面,学生考虑老师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更注重的是教学方法。使用平行推进模式的原因是这个话题可以被大胆的表达出来。
  4.Conclusion. 本文探讨了主位结构推进模式及其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通过对它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连贯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我们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克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英语写作是一个热烈讨论的话题。本文只是对它肤浅的研究。要探索切实可行的战略,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London:Hodder Arnold,2004.
  [2]S.Eggin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London:Pinter,1994.
  [3]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T.Bloor,and M.Bloor,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a Hallidayan Approach,2nd.,London:Hodder Arnold,2004.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