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51 点击:

作者:江彦靓
  【摘要】本文根据英语教学中的3C文化理念三要素,结合初中英语听力优质课例,阐述3C文化理念的具体操作和创新实践,以此探究发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建构的新路径。
  【关键词】 3C理念;听力活动;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江彦靓(1982.12-),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外国语学校,教师,本科。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建构行动研究”(批准号:1743)的阶段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8)。在英语语言技能中,听力是接收信息的首要途径,听力理解是语言理解的第一要素。英语听力教学是渗透文化意识的先行突破口。本文从文化意识培养出发,结合课例,分析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二、英语3C文化理念
  “3C”是“Culture, Competence, Character”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分别表示“文化知识、文化能力、文化品格”。文化知识是基础,文化能力是方法,文化品格是过程(周大明、应玲,2019)。其中,,“文化品格”在《新课标》中正式表述为“文化意识”。
  目前,英语文化教学侧重于对显性文化的理解,对表层文化知识进行单一的、单向的、浅层的灌输,而对真实交际语境中的思维品质、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意识却缺少深入的探究和挖掘。
  三、3C理念下的听力实践
  英语文化教学的实践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辨别、感悟、体验和内化文化知识的能力(王颖婷,2019),目前大部分英语文化教学体现在高阶能力课堂,即阅读课堂。听力通常作为单元开篇,具有先行文化突破作用。听力课堂不仅能从听力文本解读中抽取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更因输入形式的特殊性,还具有重要的副语言功能特质,如:音速、音调、音幅等。
  本文以人教社《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Section A听说课为例,从3C理念的文化知识、文化能力、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英语文化教学在听力课堂的操作实践。
  1.文化知识框架建构。(1)紧扣文本标题,感知显性文化知识。Step 1:从题眼锁定文化主题——激动人心的“party”。教师从即将到来的新年派对导入,让学生直面话题,提前感知目标语言——If第一条件句预测主题。由外语节压轴“New Year’s Party”小幅热身,闪现亮点,激发学习兴趣。
  Step 2:由“party”延伸文化标志——正式邀请函。由一封魔法学校给Herminone的派对邀请函,将学生带入魔法世界。通过“To be Party Queen”的大任务预设,引发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初步归类、归纳相关关键词“What, Who, How”,构建文化知识框架。
  (2)挖掘文本标题,思考隐性文化内涵。Step 3:从“happy”深入情感关键词,引发对派对文化形式和文化意义的思考。通过播放电影舞会片段“Hermione’s Dream Party”,与学生一同领略西方主题派对文化,比较中西方派对文化的异同。导入末尾,呈现大任务:通过听力挑战,合作收集信息,提建议,做预测,逐梦“Party Queen”,探索深层文化思维,挖掘文化知识内涵。
  2.文化能力培养迁移。听力活动是学习者认知参与、信息加工、主题建构的过程,在听力过程中也蕴含着多元的文化教学,包括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交流沟通的能力(周大明、应玲,2019)。通过充分解读听力文本,教师将话题线和语法线分类梳理、优化重组,搭配多维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形式。
  (1)通过泛听感知,串联文化知识链。Step 4:改编泛听练习,引导学生提炼出席派对三要素:着装、舞伴和交通;依托听力语篇展开多元精听教学,开展基于听力文本加工的学习活动,同时进行文化能力的培养。
  (2)通过精听认知,建模文化知识流。Step 5:个人形象是参加派对的首要关注因素。從专业概念看,英语中关于服装文化的副语言定义——服饰语(Artifacts)(尹刚、陈静波:2013),即“穿衣戴帽”。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不同的信息,是个人文化知识、人文素养、仪表风度的综合体现,也是直观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力中蕴含浅层服饰语“正式场合不宜穿着非正式服装”。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穿牛仔裤的同学禁止入内?随后,呈现多种服饰类型的滚动大转盘,让学生判断哪些适合出席正式派对。此时,教师渗透比较异同的文化能力,也让学生领悟服饰语的文化内涵,避免造成文化失误。
  Step 6:邀请一名异性舞伴共同出席派对是很常见的西方派对习俗。这涉及人际交往文化副语言概念——近体语(Proxemics)(尹刚、陈静波:2013),即人际交往中保持与另一个人或空间的距离,不同的距离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本课中,选择哪位舞伴、与其熟知程度、如何与其近距离接触等,都是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组织两人讨论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舞伴,如何进行最得体的互动。教师先通过设想舞伴提示,正向思考选择舞伴类型;再通过If从句的预测句式,反向推理邀请某位舞伴的结果。教师从“选择→结果”“结果→选择”,让学生充分思考,培养青春期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Step 7:从古至今,从童话到现实,出席派对的交通方式哪一种最令人神往?通过提供各种交通方式所花费的时间、金钱和速度等的数据,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最合理的一项交通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搭乘环保型交通工具或结伴前行,将文化能力迁移到环境保护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