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307 点击:

  【摘要】从综合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参考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分析课程现状深入了解课程特点,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并结合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客观培养指标,以已经完成的“金课”建设内容作为参考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综合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实施分析
  【作者简介】刘文辉(1980.1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除了英语专业之外, 其他专业也基本都把这门课作为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并占较大学分。这门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和在此之上的实际运用能力。概括得看, 综合英语课程有两个特点,一, 对学生英语基础要求较高。课程基本是全英文授课,, 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和应用。 二, 功能性强,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大量参与课堂的讨论和表达,对于学生“说,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作用巨大。大部分教师也会根据时机在课堂中加入对英语等级考试技巧方面的培训。对大学生来讲, 综合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有两方面, 一是可以把学生在高中掌握的英语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来, 二是从功利的角度看,可以给学生在英语考试中提供帮助。因此,综合英语课程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一直担当者重要角色。“金课”建设是应用型高校教育转型发展的立足点,是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推进“金课”建设已成为当前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在此背景下,打造综合英语“金课”更凸显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分析
  一直以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以传统课堂方式为主,即教师用板书、PPT等手段讲授课文内容, 学生以在教材划难点、重点和记笔记为主要学习手段。虽然“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为综合英语课堂增加了一些新的授课方式,但总体上大多数教师还是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模式。 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大力提倡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但对课文的教学任务量并没有相应减少,所以导致一些教师为了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迎合“求新求变”的号召, 只能形式上“挤时间”给学生参与课堂,但在这种表面上的课堂分配改变实际意义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比如以前一节课四十五分钟 讲两个语法点, 现在为了改变, 教师会调整为三十五分钟讲以前四十五分钟的内容, 剩下十分钟交给学生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有两个缺点, 一是改变教师讲课节奏,为了多留出十分钟难免出现授课内容讲不透的情况, 二是对学生来讲,十分钟的时间完全不够发挥自己的思考空间,经常是刚有点想法下课时间就到了。教师也由于时间关系最多让一两名同学发表观点。总之,这种为了改变而做出的改变很多流于形式。
  二、综合英语课程“金课”建设实施
  通过分析综合英语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教学现状,我们了解到现有模式有很多亟待而且可以被解决的问题。结合教育部“金课”的标准,  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 我们做出了如下的调整。
  1. 改写基础课本, 更方便学生网络自学。综合英语是一门基础要求较高,培养目标较多的课程, 教学内容范围广, 天文、地理、人文、社会等内容几乎都会出现在课文中,这就让有些学生常常不能很快领会文章中的意图, 再加上语言本身的障碍,即使有老师的引导,有时候也可能难以完全达到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效果。因此,我们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和对线上模式的摸索,改写了一部分基础课本内容,并增加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可能在传统课堂上没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的文章背景。改写内容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分别是课程学习流程图, 网上课件, 课文整体回顾和细化分析, 课文相关背景介绍。
  (1)课程学习流程图。对很多大学新生来讲, 综合英语课程和他们在高中阶段对英语课的认知反差极大, 甚至可以说天差地别。具体来说就是以前学习英语课的方法突然到大学失灵了, 学生很需要在进入这门课之前得到系统详细的指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制定了课程学习流程图。在开学的第一节课,除了给学生整体介绍课程之外,还把完成这门课需要学生做的功课进行细化和量化。比如,课前预习的范围,课上老师会讲授的内容,学生表现的得分点,课后考察的形式等等, 这些细节最后都以权重分数的形式作为学生期末最终得分的依据。同时就细节问题和学生进行有范围的协商,比如学生认为某一项分数占比过高或过低,那在不伤害公平原则的基础上,也可以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一是通过让学生有参与感而保证流程图对他们确实有指导作用, 另外这种主动沟通的姿态也更有利于师生之间未来关系的发展。
  (2)网上课件。在上课之前把本节课的课件通过教学系统或微信等通讯工具发给学生。因为传统模式下, 学生只能上课的时候才看见教师准备的课件,这样有两个弊端,从教学效果上来讲, 学生对当堂课要讲的内容没有准备, 一旦遇到比较陌生的内容会跟不上教師的进度;从教师建立自身形象来讲, 按照课件讲课, 虽然课件也是自己花费心力精心准备的,但难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在照本宣科,没有真才实学。现在我们把课件提前放在网上供学生预习,比较好的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学生由于课前预习, 会大概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 遇到和自己知识范围不太匹配的内容时他们可能会通过查资料等方式事先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在预习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两种问题, 一个是对课件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 还有就是会对课文有自以为正确的理解,而在课堂上当老师解决了他们的难点,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对同一内容不同的理解思路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老师学术性的认同,进而使他们更尊重老师。
  (3)课文整体回顾和细化分析。以前的教学过程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对课本的讲授大多集中于对新知识点和难点的讲解, 这种方式从语法和单词教学角度来讲没有问题, 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细节展开来讲, 难免会有管中窥豹的缺失。针对这一点,我们增加了整体回顾和细化分析环节,并将成果在每章结束后放到线上来供学生加强理解和学习。文章整体回顾,是指对应不同文章类型,把文章按结构划分成三到四部分, 比如议论文,会分成起、承、转、合;记叙文,则分成背景介绍、 事件过程、 对作者的意义等。通过这种直观的剖析文章结构, 一是让学生更清楚文章脉络, 二是为学生自己写类似体裁文章的时候提供借鉴。细化分析环节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基础语法应用方面,比如摘除课文中某几个句子,让学生分析这句话可不可以换句型或时态表达,又或者句子中的关系词比如递进转折等是怎么和前后句构成这种逻辑关系的。二是文章理解方面,在体会作者心境的情况下对文章主人公在某个环境下做出某种选择做出解释。通过这种让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 激发他们的理解力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