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29 点击:

  【摘要】“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理念往往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印象,然而笔者通过实践,在课堂上也达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故笔者认为,不仅是包含微课任务单和微视频的课才叫翻转课,认清翻转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理念和本质非常必要。
  【关键词】实践性;角色转换;小组合作;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赵玲莉,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英语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译林版小学英语六下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一课围绕刘涛和同学们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学习澳大利亚的特色展开。本课的文本内容丰富,同时难点多、信息量大,对于第一课时教学来说难度较大。为突破重难点,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达成“初步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的教学目标,笔者对课前预习和整节课的设计做了一些创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课件DIY,实践性学习的起点
  《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帮助他们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逐步构建起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平时新课前,笔者习惯布置一些听读课文的预习作业。时间久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愿意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同学越来越少,上课效率也随之降低。于是,这周末的预习作业改成搜集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和图片,制成PPT或者word文档发到老师邮箱。为了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我透露优秀作业会在上课时被展示。周六一早我就起床查看QQ信息,正当我担心不会有上交作业时,有一位同学已经发来了他的word文档。仔细阅读,图文并茂,虽然文本很明显大部分来自网络,却经过这位同学的精心编制和整理,包含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人文、运动、食物等多方面的信息。对此我表示甚为满意,决定把这份作业发给同学们作为参考,并在群里表扬了他。也许是QQ群的同学们受到鼓舞和提示,也许是大家都在默默地克服困难制作,周日下午,我的QQ信息和邮箱就呈现了“爆满”的状态。
  接下来,与其说是慢慢检查每一份作业,不如说是欣赏每一件作品。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并美化成了PPT的形式。众所周知,PPT制作需要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和电脑技术,而这些六年級的孩子,不愧是“信息技术的原住民”,他们用独到的眼光设计了自己的课件,其中不乏个性创造和设计精美的范例,有沈同学的漫画元素,王同学的超链接板块化,顾同学的小清新范儿,还有刘同学的超清大图等,不胜枚举。实践性作业真是充满魔力,它能化腐朽为神奇,激发同学们的无限潜力。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收获的又岂止是语言知识呢?
  二、 角色变身,体验成功的喜悦
  来到课堂上,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英语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快乐。于是,我在课上设计了三处让学生当老师的场景,讲授关于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一堂好课一定会在开头就牢牢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课始,请刘一同学给大家猜一个英语谜语,教师在一边播放对应图片。(It is in South南part of the Earth.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animals in it. It also has a very famous opera house.People there speak English. What country is it? )这时候,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每一句英文,渴望猜出谜底。哦!原来谜底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国家——澳大利亚。同学们无不为刘一的博闻和好学精神所折服,,也渴望自己的作业能在接下来的课上“亮相”。英语课程要求优化评价方式,评价要尽量保证主体多元化,既有教师评价,也应有学生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那一刻同学们的掌声其实是对这位同学最好的评价。
  课中,进入澳大利亚的三个方面特色介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课文中寻找。学生很快找到了“Sport(运动)”“Animal(动物)”“City(城市)”三个关键词。而文中作者对于这三个方面只用了寥寥几句概述。此处,笔者设计了同学们补充细节介绍的环节,“运动”部分让大家抢答,一个澳大利亚足球队有几名队员。“动物”部分,很多同学都非常熟悉,作业中曾加入大量图片,这时出示刘文同学的超清袋鼠和考拉图片,并介绍:This is from Liu Wen. 学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哇!”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介绍动物(形态,爱好,颜色等),许多同学都能有很好地输出,互为补充,让同学们对可爱的动物有进一步认识。城市部分,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其他城市,如:墨尔本、堪培拉等。这样的看图说话活动,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有效训练学生英语思维。清晰地记得,有一位男生,是班级中成绩很差的,但是第二天的课上,他回答了一个问题,用到了墨尔本这个只提了两次的英文单词。可见这样的设计,符合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课末,首尾呼应,教师配乐向同学们展示澳大利亚的美丽风景图。图片全部来自学生的作业,学生是真正的老师,在被澳大利亚的美所震撼的同时,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三、 小组合作,全面提升能力
  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体现外语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多重意义。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经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中学习沉淀,最后的课堂15分钟就到了学生生成的时候了。如果简单地让学生复述课文,到最后会演变成背诵,语言就会被条条框框封得死死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project,评选最佳导游,把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有了真实想表达的情感动力。教师放手成为“导演”,“演员”们一个个活跃起来,小组间的交流、分工、展示,全凭学生特点而定。展示汇报环节,教师留足时间,邀请4-5组同学上台介绍澳大利亚,同学们争先恐后,形成整节课的高潮。下面展示三个小组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