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109 点击:

  【摘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基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度适应选择转换翻译策略,探究在部分国际主旨讲话类文本外宣英译中该策略的应用,旨在从生态翻译视角为译者提供新思路,以翻译出高质量译文,进一步扩大中国理念及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影响。研究得出将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应用在国际主旨讲话类英译文本中可以有效实现源语和译语在语言、文化和交际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国际主旨讲话;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作者简介】杜铭(199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王湘竹(1999-),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朱诗婷(2000-),女,汉族,浙浙江海宁人,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包晓茜(2000-),女,四川广安人,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李文慧(2000-),女,陕西榆林人,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一、引言
  有效的翻译包括语言的准确表达、文化内涵的形象再现以及交际意图的明确传递等,而目前研究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下的选择适应策略在此类外宣英译中的应用的学者不多,因此从“三维转换”视角研究国际主旨讲话英译十分必要。本文拟从“三维转换”视角,对选取的部分国际主旨讲话的典型英译进行解读,从而为主旨讲话类文本外宣英译提供参考。
  二、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概述
  2001年,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提出了建立“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初步构想(胡庚申,2013,P54)。2013年其撰写的专著《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是生态翻译学发展“创派”的标志,,开启了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生态翻译学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得以不断拓展。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两种文字之间的转换,还应当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维度作出考量, 即“三维转换”。生态翻译学认为,“语言维”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存在诸多差异,所以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应对语言形式在不同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选择和适应以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服务于目标语读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语言生态平衡包含诸多方面的平衡:词义和句意;“传神”与“达意”;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文风等。“文化维”要求译者重视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因为源语言和目标语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要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传播,确保双语在文化层次达到平衡与转换,既要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又要使目标语读者明白译文传达的信息。“交际维”要求译者关注双语的交际意图的转换和平衡,通过恰当的翻译实现其交际目的。
  三、“三维转换”下主旨讲话类文本英译分析
  1. 语言维。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词汇上充分考虑遣词造句是否恰当,是否应对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增补、替换或者舍弃,以使读者准确理解。
  例1 :我衷心希望,参会参展的各国朋友都能广结良缘、满载而归!(摘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
  译文:I wish all friends participating in this Expo a most pleasant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原文中包含两个成语,表示广泛结识伙伴关系,收获满满。译者并未译出“广”“缘”“载”等字含义,而是直接用表示愉悦的“pleasant”和表示有回报的“rewarding”传递两个成语之意,简洁明晰,準确达意,便于译者理解。如果对两个成语进行字面解释,例如将“良缘”译为“destiny that ties people together”,则过于啰嗦,且含义有误,不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由此可见,译者考虑到了源语和译语语言生态环境的差异,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
  例2:中希应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共同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摘自希腊《每日报》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文章)
  译文:China and Greece, each with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y and responsibility, can tap our civilizations for wisdom and build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eaturing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justice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Together, we can usher i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mankind.
  英语“形合”的特点要求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一定要通过代词、连词、时态等手段外显出来。英译文为了适应译语环境,没有按照原文顺序和结构进行直译,而是借助同位语和分词,将原来形式松散的四句话关联成逻辑外显的两句话,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既不损伤原意,又符合译语读者思维。
  2.文化维。外宣翻译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遇到文化差异,译者要发挥译者主体性,挖掘原文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保证译语受众能准确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源语文化面貌,从而实现文化之间平等、有效的交流。
  例1 .“众人拾柴火焰高”。 (摘自《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
  译文:The flame runs high when everyone adds wood to the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