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99 点击:

      摘 要:学好英语语言并加以运用一直是英语课程最主要的任务,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交流的加深,英语语言开始承担输入和输出的双向功能。所谓跨文化交流是指中西方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流、传播与碰撞。对大学生而言,既要学习借鉴外来的文化,也要传播传颂本国文化。从当前大学英语教材编排来看,内容大多涉及的是英美國家文化及其人文价值观,因而需要英语教师加强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播;传颂;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彭锦(1986.03-),女,湖南岳阳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平台,使其能参与国际社会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传颂中国故事,进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再仅是输入更需要输出。蔡基刚提出,外语界这几年一直坚持自身学科发展,轻视社会需求,强调外语需要“回归人文学科属性”和“人文教育价值取向”,因而大学英语课堂绝不再仅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西方文化的学习,更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文化进行诠释,需要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能够将所学的内容服务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自主运用国际通用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大学英语课程特点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用性的公共基础课,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有利于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大学英语课程的最大的特点是覆盖学生广——涉及全校各专业,开课时间长——一般为四个学期,教学内容涵盖英语语言知识和中西方文化,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包含词汇、句型、语法、篇章,同时也细化为听、说、读、写、译等模块,侧重于语言知识以及西方文化。近年来,外语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重视要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来向世人呈现中国文化。然而英语教材的编排多录用英语国家相关文章,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内容。因此要想在授课过程中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融入中国文化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讲解,同时要鼓励学生对中国文化内容展开挖掘和讲述,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中的文化内容
      英语教材的编写要将语言和文化融合,英语教师需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Cortazzi和Jin曾从地域上把教材文化分为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世界文化。当把英语作为目的语进行学习时,世界文化则泛指英语及非英语国家所使用的各种英语。Byram从文化教学角度把文化内容分为以下九大类:社会身份与社会集体,社会交往,信念与行为,社会与政治体系,社会化与生活圈,国家历史,国家地理,定势与国家认同,国家文化遗产。依据这样的划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的内容编排如下:第一、二、三、单元通过名人奋斗故事,展示信念与行为相关内容,第四单元涉及日常行为和宗教信仰相关内容;第六单元涉及社会化和生活圈相关内容,引申到职业道德;第六单元讲述二战故事,涉及国家历史;第七单元谈论国家时政,讲述全球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第八单元则是中美教育文化对比。
      从教材编排可以看出,文章多引自英美国家,内容多是关于英语语言国家的故事和文化习俗。对大学生而言,多了解和认识目的语文化,显然能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提升交际能力。然而跨文化交际应是双向文化的传播、碰撞和交流,英语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发挥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作用。如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人自己通过奋斗取得成功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我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在第四单元讲述旅行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哪些文化名城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根脉,传承着中华文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第八单元,从中西教育方式的差异对比中探讨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
      因而,教材内容中的西方文化是引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中国文化输出作为语言学习的目的,通过学习丰富语言表达,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
      四、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会传播中国文化相关内容。课文是对国外名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屈不挠的故事进行阐述。教师应结合中国先进人物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局观。
      本次案例课分为两节课,共80分钟。
      第一课时:
      导入文章主题“成功的秘诀有哪些”。教师通过引用袁隆平、钟南山等人物事迹来激发学生思考: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品质,什么才是成功的秘诀?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用已有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阅读技巧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泛读快速理出文中提到四个名人的事例,找出他们遭遇困难却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文中短语“preclude sb. from doing”的表达学习为例,笔者引入中国俗语“有志者事竟成”的翻译“Nothing can preclude a willing heart from achieving success”。这是“有意义输入”。故事讲述辅以品质宣扬,能使得学生语言记忆更深刻,同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的品格,永不放弃和坚强的意志也正是成功不可或缺的秘诀,很好地契合了文章主题。
      举一反三,笔者引导学生以故事讲述作为语言输出的桥梁来进行思政德育。国内无数的名人志士,每个人的成功都经历了曲折艰辛,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项羽的破釜沉舟、匡衡的凿壁借光、中国女排取得奥运冠军等。借用上一环节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这一环节将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同时总结分析他们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品质,如项羽成功的秘诀是坚定的决心,匡衡靠的是勤奋, 中国女排的“不放弃”。这一环节既实现了语言的有效输出,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了我国一些人物的优秀品格,传播了中国故事。

    202211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