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45 点击:

  摘 要:中国教育日益全球化,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中西。本文选取《新思维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Unit4 Text A“Great Four Innovations”作为案例文本,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现状,从新媒体视阈和跨文化的角度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傳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英语;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张雨曦(1990.09-),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ESP专门用途英语、系统功能语言学、文体学;赵雨(1978.11-),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陕西省社科联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研究项目“关于培养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22HZ0830)、2022年度陕西省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叙事认同视域下高职院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ZJS202220)、2022年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人文社科类一般科研课题“跨文化背景和新媒体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素养和传播策略探究”(项目编号:2022YKYB-064)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日渐频繁。“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思考中国成功背后的原因。在全球化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能否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到能否传播一个真实、全面且充满自信的中国形象。如今,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际或民间的涉外交流活动都涉及文化领域,因此,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就必须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要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强调文化自信,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现状,从新媒体视阈和跨文化的角度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通识课,内容丰富,授课者多,受众面广,因而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一方面,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发现,国外学者并没有直接提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概念。但是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研究角度多、内容丰富,例如从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包容等角度展开研究,均体现了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理念;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知网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探究,以一级关键词“大学英语”、二级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三级关键词“中国文化”依次作为依据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如表1所示:
  通过关键词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章842篇,其中 2018年至2021年间共发表175篇。2018年至2021年国内相关研究涉及以下几点:大学英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文化失语症、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探究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新媒体视阈”作为四级关键词进行检索,总论文数量只有12篇,时间跨度从2015年至2021年。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可探究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研究理论和方法
  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确定为国家战略。国外有关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ross-cultural competence)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成果颇丰,主要围绕阐释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分析其构成要素和提出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模式这几个方面展开。本文主要选取《新思维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Unit4 Text A“Great Four Innovations”作为案例文本,主要从新媒体视阈和跨文化的角度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早期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侧重于对能力的探讨,学者们多从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行为能力或是从认知、个性以及态度等不同视角进行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对个体能力维度的研究,普遍共识是跨文化能力是特定跨文化环境下个体进行并完成有效、得体的交际活动的能力。跨文化能力研究代表人物迪尔多夫(D.K.Deardorff)将跨文化能力定义为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效的和恰当的行为和交往,凡蒂尼(A.Fantini)等持相似观点。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以实证性为主的研究方法,拟在新媒体视阈下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探究“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首先,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前期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求分析的实证性研究,深入思考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其次,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是具体的、真实的,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依赖于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和交际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s),其中文化敏感性体现在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的差异识别,以及文化适应的灵活性(cultural flexibility)。交际技巧包括文化语言(cultural language)、文化展示(cultural exposure)以及文化技巧(cultural technique)。

gzslib202211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