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既要让学生习得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定位教学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独白”式单向讲授的被动课堂局面,通过教师和教材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在对话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对话式教学;运用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高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话式教学避免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避免教学的主客体关系绝对化,可以帮助学生在行动和思维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是基于“交流与沟通”的教学模式。它诠释了二语习得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互动。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与环境及周围的人都在进行互动,对话式教学可以使语言的使用和学习同时进行,可以使教师以学生为本,调整教学节奏,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学困生的“补偿式”对话和对于学优生的“拓展性”对话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语言输入,促进二语习得,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知识的获得应该是主动理解和建构的过程,而目前受到升学等因素制约,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即便是师生互动的对话也是止步于简单机械的问答,学生的回答缺乏深度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也放弃自主思考,甘于被动接受,未能积极参与情境化的语言表达活动。学生因缺乏主体参与意识而很难融入教学,进而出现了学生知识迁移困难,同伴交流意识淡薄,评价机制单一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失衡现象。
二、对话式教学中教师的适应性转变
(一)教师应起到的作用
由于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产生了变化。在高中英语课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以好朋友和知识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关怀,逐渐消除与学生间的隔阂,并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指导者与督促者,结合单元和模块的教学目标,挖掘主题意义,确立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身份,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控制程度
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控制程度,可以和学生商讨完成任务的时间,使学生认识到完成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了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激活相关背景知识,之后再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任务的设定,以此来调动学生对完成课堂任务的积极性。
(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模式
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之间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间彼此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帮助。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互相倾诉和理解,教师赋予对话内容更多内涵,使对话成为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重要媒介。
三、高中英语课堂对话式教学运用策略
(一)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实现优质提问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将自己塑造成权威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样尽管能够保证课堂秩序,可是学生在和教师对话时害怕出现错误,遭到指责,肯定会畏手畏脚。所以,为了进行高效的对话式教学,首先要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课堂教学的前提,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加强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精心备好教材。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意识到语言要素是如何通过宏观组织模式、微观逻辑衔接共同构建和组成的。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不同体裁文本的特征,避免被动接受语篇知识。
创设问题导学模式,做个巧问的智者。“问答”是最基本的对话模式,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创设语境,使学生感受人物的身份和角色,从而提高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复述和理解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出教材的具体信息,而分析、探究型問题是针对某个现象进行追问式对话,使知识迁移到具体语境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教学片段1】
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1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教师围绕单元话题“饮食文化”创设情境,展开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对话活动。
对话1:Before reading the article ,can you guess what comfort food is?
Comfort food may be a type of food that makes us feel comfortable and happy.
对话2:What does“positive emotions”refer to in paragraph3?
They refer to the memories of a time when we were loved and looked after ,which cheers us up.
相关推荐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陈小娟] 基于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李文阳] 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吕汀] 正确认识和应用信息化教学
[刘五星] 如何加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训练
[潘登] 地方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
[孟祥妹 赵振东] 道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孙艳红]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张丹丹] 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史赛挺 郑军辉]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杨绪燕] 高中数学教学体会点滴谈
[蒋文梅 熊玉龙]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对AHP
[韩安逸] 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失与培养途径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张璐]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