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384 点击:
  作者简介:汪彦波(1982~),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及竞赛辅导。
  摘 要:“一题一课”的中考复习模式强调对知识本质的探索,通过“先行组织、问题生成;任务驱动、方法生成;真题变式、经验生成;总结评价、品质形成”的教学逻辑,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剖析任务、整理知识、总结方法和提高认识,在任务驱动下自行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重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关键词:一题一课;先行组织;任务驱动;真题变式;结构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8-0012-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科学中考复习课堂中,一边是学生在昏昏欲睡,一边是老师在滔滔不绝,这样的课堂氛围一直被认为是很难有办法改变的。老师们的理由是大多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利用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既简洁又高效,同时,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知识点重现,且复习任务重,既没必要也没时间准备“一题一课,结构生成”的中考复习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做过的、出现问题较多且反复讲评的、多次纠错的习题,较多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过一段时间让学生重做一次,仍可能犯同样的低级错误。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指导“审题”的过程性,是习题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在实际“审题”时,依然反复出现错误。如何提升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的课堂效率,已成为探究有效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任务。
  “一题一课,结构生成”的中考复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最大功效是在“任务驱动”下、“方法生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展示,知识技能缺陷、逻辑思维缺点充分地暴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同学们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从而使全班学生受益,共同提高。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王后雄老师,结合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在《化学教学论》一书中提出:“学生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不在于这个知识点重现了多少次,而在于学生是否参与用这个知识点解决一个任务的全过程。”以“问题生成、方法生成、经验生成”为核心的“一题一课,结构生成”的复习模式是提高中考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表1是笔者构建的“一题一课,结构生成”中考复习模式对策。
  二、实践研究的指向与内容
  (一)先行组织,生成核心问题
  应对初中科学中考复习既不是知识的简单重现,也不是对习题的反复操练。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理解进一步升华提高,并使之网络化;也能对解题思路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并生成解题的经验;同时也能加深对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的领悟与体验。作为复习课的“先行组织者”——问题,其设计的要求是“低起点、生成性、开放性、系列化”。一个良好的“核心问题”可以使复习课避免成为“以题论题”的低效课堂。深入研究复习课堂“先行组织者”——一个好问题,可以让学生取得远远超出解决问题本身的知识技能。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是教材,学生知识资源的主要来源途径是课堂,同时学生解题体验的主要载体也是教材和课堂,因此中考科学解题可以划归为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已经解决的问题。中考科学复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及《作业本》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变式”,由浅入深探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具有解决中考试题所需的知识、能力、经验和心理准备。
  基于这样的复习思路和理念,可以摒弃知识回顾、展开的传统中考复习模式,选择“一题一课,结构生成”“以点带面”的基本模式,来提升科学中考复习质量。
  引例:(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作业本》B本第一章第5节练习第8题稍加整理,把选择题改为填空题)九年级同学在学校实验室发现,如图所示,盛放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放久了),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白色粉末。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质?即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含成分是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合理猜想,并说明做出猜想的科学根据(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核心问题是复习科学的重点、难点,而与解决核心问题相关的概念、规律更是重点中的难点。其原因可归结为概念、规律需认识、理解的太多,应用变化需综合纠错的也太多。中考复习前,初中科学的知识多为线性结构,因果分明、判断明了,而在进行中考复习时,务必使知识呈现网状结构,复习设计应努力激发学生本来就具有的网状思考潜能,摆脱思维定式,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通过先行组织(如: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疑惑等需要解决的真实任务)提炼出学习主题(复习课的核心问题),把需复习的知识“显性”化,通过学生探究寻忆,将现在的问题和过往的知识发生关联,最后在师生、生生研讨释疑的过程中,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使学习现场更加生动、有效。
  (二)任务驱动,生成基本方法
  在很多时候,“为了复习而进行复习”的复习课最终成为单纯的习题解答课。教师解释完一道题学生开始做下一道题……如此循环,热热闹闹,习题练了很多,当然也做了许多好题。这种复习模式因为涉及过多的知识点和解題技巧,导致40分钟内的学习思维是零散的、知识结构是碎片化的、解题经验形成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印象不深刻。
  “一题一课”的复习模式是基于一系列有序的“有意义任务”的完成,挖掘内在的学习线索与科学本质,从科学学科基本方法的几个维度入手,有序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预设性地完成一节课的复习任务。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知识内在联系整理出来,生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以此达成多维目标。
  问题1:设计实验检验NaOH是否变质。
  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扩容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增加学生知识的宽度,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其次通过组内甄别优化检验过程,提高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比对意识,使课堂预设既放得开又收得回;最后通过师生总结基本方法,如将准备的比较单一的稀盐酸拓展到一般的酸,使学生形成更强的独立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