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淼 字数:7016 点击:

[摘要]深度教学理念认为知识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结构,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方能提升教学的价值。地理学科知识既有知识的内在结构,同时具有从符号表征到逻辑形式再到意义系统的层级递进特征,不同层级知识维度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间具有联结关系,针对不同层级知识特征,侧重运用情境创设与知识归纳、问题驱动与探究实践、引导创新与总结反思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地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深度教学;地理知识结构;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学科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是深化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符号或知识本身的传递,更应该挖掘知识背后的逻辑形式和价值意义,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知识育人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知识渗透、沉淀和体现着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学科知识两者之间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学生通过学科知识学习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学科知识结构具有层级性,学科核心素养也对应一定的层级性[2],由此可知,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正确理解以及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处理地理知识,则是保证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价值的关键。

一、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与层级性

郭元祥教授在教育学立场中将知识的内在构成分为三个维度,即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系统[3]。符号表征是知识的外在形式,是人类认识的成果;逻辑形式是指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具体包括知识构成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形式;意义系统是知识具有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是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从育人价值的角度来看,三者具有层级递进的关系,符号表征位于最底层,是知识存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知识价值的最低层体现;逻辑形式位于中间层,,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包含了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是知识价值由低层向高层实现的方法论系统;意义系统位于最高层,是知识价值的内核与最终体现,是教育的终极使命。以高中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的《洋流》为例说明:洋流知识体系体现在符号表征层面的有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体现在逻辑形式层面的如洋流的成因、性质判断、洋流分布规律、洋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等;体现在意义系统层面的有洋流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人类与海洋环境和谐共处等(图1)。

二、地理知识结构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联结关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从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来看,核心素养与地理知识结构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更多的是对学生个人的品质和能力的要求,但从更具教学实践意义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层级对应关系。在低水平的核心素养水平要求中,能够辨识、认识、观察地理要素即可,对应着知识的符号表征,也需要认识到符号表征是知识学习的最基本要求,是构建逻辑思维和价值意义的前提。逻辑形式层面的知识结构对应着综合思维,要求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或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理学科有着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掌握地理知识逻辑形式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过程。意义系统是知识结构中知识与人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通过知识的习得建立一定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正是需要将这种价值观应用在自然环境问题和人地发展问题中,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表1)。

同样以《洋流》知识体系为例说明,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水平1对于洋流知识的学习多是在符号表征层面,要求学生能够辨识、说出这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洋流知识学习的逻辑形式层面,更多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分析、说明洋流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洋流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等;洋流知识学习的意义系统层面,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形成对个人发展有用的价值体系,如通过洋流知识的学习,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归纳人类活动遵循洋流知识体系中的自然规律,以及人类与洋流系统和谐共处的必要性和路径,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地理知识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