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224 点击:
  摘 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低段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古诗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陈旧,与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不契合,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情境教学法与古诗词教学的融合,能够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语文教师结合古诗词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教学情境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学习中,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從小学语文低段古诗词教学现状入手展开分析,探索情境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低段;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37-04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的出现受到了小学教师的推崇,小学生活泼好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避免学生在课堂中走神,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颇有助益。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科之一,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古诗词意蕴深厚,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控着整堂课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致不足,受到教师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真正内涵,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展开记忆,会带给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学生也无法感知古诗词的魅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出调整,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入情境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在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情境中讲解古诗词降低其理解难度,让学生感知古诗词的魅力,重拾学习自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引入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从古诗词教学来看,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按照备课内容事无巨细地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甚微。古诗词意蕴深厚,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多数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呈现图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并不熟悉,在实践教学中难以灵活运用,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在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师受到政策的指引组织开展教学实践,引入情境教学法辅助教学,围绕新课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漏洞百出,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针对性,设置的问题难度过高,与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不契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的游戏情境单一化,游戏设置得过于复杂,学生无法理解游戏规则,在实践操作中问题频发,学生能够感知游戏的趣味性,注意力会被外界无关刺激所吸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与学生互动沟通中能够了解到,多数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致寥寥,认为古诗词难以理解,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未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是采取消极的态度静待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会产生惰性心理,对知识的学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词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依据政策指引创新课堂教学,引入情境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围绕古诗词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专注度,由简入难、层层递进,学生在问题链的引领下深入地分析,能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问题情境的创设于教师而言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开展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把控问题的难度,由简单且富含趣味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新课内容,能够对古诗词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此期间,小学语文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古诗词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选自北朝民歌代表作之一的《乐府诗集》,在讲授诗词之前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对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语言特点,在诵读的同时体会感知其中的美景,读出诗中描绘的画面,借助多媒体呈现相关的图片,在画面的观察和想象中理解诗词的第一句,感受比喻的形象和生动,借此抛出问题:“抬头远望,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举目四望,你又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表述对“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理解,反复诵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并设计问题链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有人问你,敕勒川在哪里?那里是什么样的?请你用诗句来介绍它。”“我们今天是第一次来到这大草原,你感觉这里美吗?请读出赞美的语气。”接着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体会诗词的意境,并询问学生“如果我们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你会选择什么颜色?读完这首诗你有何感受?”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情境中感知诗歌的美景及游牧民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