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瑞媛 字数:7085 点击:

[摘要]本文从中职历史课堂利用信息化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以中职历史课程中的《科技与艺术之中国古代机械制作技术》内容混合式教学为例,通过网络平台构建学习与分享、思考与运用的混合式教学,推动课前导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学升级,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让匠心传承传统工艺精神融入“中国智造”的新目标之中。

[关键词]中职;历史课堂;混合式教学

一、中职历史混合式教学课堂的设计

目前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职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方式两者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1.对着课本或PPT单纯讲授,单调乏味,令人昏昏欲睡;2.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无法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3.课堂上组织的讨论发言,不能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锻炼的机会。

每位学生基本拥有智能电子产品,这为教和学提供信息化条件,推动了历史课堂改革。因此把传统的中职历史课程结合现代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成三步: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拓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学习与思考、分享与运用的混合式教学,推动教学升级。以中职历史课《科技与艺术之中国古代机械制作技术》内容教学为例,课前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走向一条学会学习、学会探索的有效途径。课中教师通过设问答疑组织小组进行议中学、案中学、赛中学,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课后学生能根据所学所悟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提交至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三步走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历史、研究历史、运用历史的动力,让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中职历史混合式教学课堂学习目标划分依据

学习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航仪”。教师根据学校现有信息化条件,把历史的学习目标历史课程分离出来。首先是教材历史课程内容多,时间、空间跨越大,思考点多,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图片、视频为知识的迀移提供具体化、直观化的有力支持。其次学情方面:中职生学习具有“一高二强三不”的特点:情商高;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习惯不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倾向、生活经历、学业水平及相关专业的要求等制订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前就明确“为什么学历史、怎么学历史、学了历史怎么用”。现以《科技与艺术之中国古代机械制作技术》混合式教学为例,制订学生的学习目标:

(一)课前导学目标

教师预设古代人出行是怎样“打车”的问题,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调查关于中国古代如何计算马车里数的机械原理的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中国古代机械制作技术取得较高成就关键所在是匠人的匠心。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齿轮,要求用照片或视频讲解制作过程,以历史出行“打车”的问题研究导向,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收集自学时的疑难点,带着问题上课,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二)课中研学目标

1.通过小组在课前导学产生的疑问,组织学生主动多角度参与开展讨论、思考和交流,让认知进一步升级,培养学生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维度思考的习惯。

2.通过案例“记里鼓车”,学生解说中国古代机械设计的原理,探讨记里鼓车计算里数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3.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代机械制作的相关知识、原理等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工匠之心。

(三)课后拓学目标

学生根据所学记里鼓车设计原理制作出记里鼓车,培养创造型思维。

三、中职历史混合式教学实施案例

混合式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实践”“网学”“面授”三种方式进行整合,让课堂精彩高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前导学(一周)仿制调查 激情参与

1.说一说 论坛互动——积极发言:发布任务,预设问题

1)古代最早的“出租车”叫什么?

2)古代人“打车”怎么计算里数?

3)它的结构设计是怎么样?

4)动力应用的重要零件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