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宜磊 字数:2091 点击: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实现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外,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小学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种模仿学习的阶段,,教师在此期间培养其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养成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为以后的自我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做到“教学做合一,有效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其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以此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操作;有效探究

从新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可以看出,传统的侧重记忆背公式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不符合新课改所强调的动手操作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效创设实践情境。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操作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所存在的意义和具体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课堂上引入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关注

紧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能会存在两种课堂反应:精神高度集中而感到紧张疲惫,知识过于困难而被外界环境吸引注意力开始发呆开小差,这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1]。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动手实践的操作,尊重小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兴趣引导。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更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的核心内容。

(二)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学习基础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严重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动手实践操作,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产生思维的创新,快速理解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了自主思考和创造创新能力,这为未来的自我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做合一,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写题做题上,而是在动手操作实践时,提升实践能力,并达成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日常社会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认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育过程中还会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自身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进步空间,激励学生在自主能力上不断的加强[2]。

二、培养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实践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真实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若脱离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反而会使课堂情境问题失去预期效果。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时,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在利用游戏、结合认知、运用生活实践和多媒体设施的共同配合下开创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思考,从而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的学习交流。

例如,在讲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与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箱子,里面放上黑白红颜色的球,告知学生箱子内球的数量各是多少,让学生上台摸箱子里的球,若只放黑白球,则摸不出红球,摸到红球的就是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0。以上讲台摸球的方式,让学生加入到实践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开展合作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成立小组达成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更加了解到数学的本质现象。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关于认识东南西北问题时,数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以自己的方式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比如可以根据时间观察太阳东升西落,附近居民楼的阳台多为坐北朝南……在此期间,小组的相互交流互动,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动手操作实践。

(三)及时给予相关评价

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提示,从而更好发挥实践的效果[3]。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少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知识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而教师的评价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实践成果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是否有好的评价这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