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通过对某航空维修单位工时的统计分析,研究其组织结构特点及缺陷,提出克服现行生产组织结构缺陷的建设性措施,以及通过工时管理在生产运行中的作用,间接反馈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配置。通过应用工时管理,使该维修单位的生产运作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航空维修;工时管理;数据统计;运行效率
1 引言
中国民航CCAR-145部都要求维修单位进行维修工时管理。目前工时管理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中是否有超国家规定工时工作进行界定。在通用航空维修领域,很少有单位通过工时管理来进行生产效率控制。
某维修单位有维修项目494项,主要承担了单、双活塞式发动机飞机的机体结构大修和所有的莱康明发动机的修理工作,以及各类部附件的维修工作。年24万余飞行小时的维修任务量究竟有多大,以飞机、发动机修理为例,,2010年各类飞机修理18架次、发动机修理95台,到2013年各类飞机修理28架次、发动机修理123台。随着飞行时数进一步增加,怎样提高生产效率,须从工时管理中进行分析。
2 工时管理方法
2.1 工时管理
工时管理主要是员工个人工作统计管理功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详细地、逐项活动地查看生产和即时劳动力数据,利用从车间获得的效率数据,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并在提高生产率,控制劳动力成本方面制订科学的企业决策。
2.2 工时管理的要素
(1)标准工时
指从事某项作业的参考工时或工时定额。通常也把标准工时看作是完成一个产品完成的计划工时。
(2)能力工时
体现企业直接生产人员当前能够提供的工时,它反映一个企业的产能。
(3)投入工时
指完成某项维修工作实际耗费的人工(人力工时),指其实际从事某项维修任务的时间,通常称为实际使用时间。
(4)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标准工时/能力工时×100%,反映生产单位产能的释放程度。
(5)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标准工时/投入工时×100%,工作者在岗时间段有效工作时间的比率。
(6)无效工时
一般指停工待料、生产窝工、生理需要、生产返工以及生产组织产生的窝工现象耗费的工时。
(7)时间宽放
由于“作业者的生理需要”、“作业方法问题”、“管理需要”等原因,产生无效时间,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时间增加即时间宽放,通常以百分率表示宽放。
对于轻松工作,为标准工时的2%-5%。
对于较重工作,为标准工时为5%-7%。
对于严重工作,为标准工时为7-10%。
对于管理宽放,为标准工时为3-10%。
3 统计分析
基于员工生产活动的数据“工单-任务-工时”生产工时数据采集,该单位2013年维修工作按照修理车间和主要工作类别进行汇总统计表一:
(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除飞机结构修理外,其他的维修工作的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说明个人的维修能力基本达到了标准维修熟练程度;而工时利用率低于工作效率,说明存在一定无效工时。由于维修项目多,重点对飞机结构修理的工时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查找效率低下的原因。
(2)飞机大修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根据统计发现:主要从事两种机型的修理,TB200飞机和PA44-180飞机。其中TB200已经被淘汰,将不作分析。
PA44-180飞机修理是一种新的维修项目,到目前已经达到21架次,是一种接近维修成熟的维修项目。采用工作抽查法对具体的飞机结构修理进行采样分析,对B-3605和B-3597两架飞机进行抽样统计。按照修理流程对B-3605和B-3597飞机具体修理情况进行了统计。
通过表二可以看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是较高的,工作者的熟练程度应该是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工时利用率却很低下,这和表一中反应出来的工时利用率低下是一致的。
根据PA44-180飞机完成维修项目时间构成,定为较重劳动,增加7%的时间放宽;再根据单位的性质,进一步进行管理放宽,增加6%的时间放宽。对表二进行修订。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工时利用率有所增加,但是仍然很低,依据完成维修项目时间构成来分析:
因技术能力原因产生的返工而产生的无效时间,这一项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工作效率最低的达到了75.90%,可以说是基本达到了生产需要的效率。
因生产过程中停工待料、生理需要而产生的无效时间,这一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工时利用率的影响很小。
因生产过程中生产组织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这一项应该是工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统计表中我们发现工种多,人员多,但是工作并不饱满,某项工时利用率最低只有3.71%。
目前的生产组织模式还是沿用了原来苏式飞机维修的方式,工种细化,工作能力单一,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4 对飞机结构修理组织模式改变的建议
首先,改变工种划分模式。根据民航局颁布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规定,对飞机维修人员进行了专业划分,分为航空机械和航空电子两个专业,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岗位职责进行整合,原有的机械、钣金、油缝、附件和特设5个专业进行整合,减少因为占工位而不产生有效工时的弊病,同时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
第三,进行小组制式的扁平化管理。
第四,生产组织管理精细化。
第五,维修工时记录和偏差分析。维修单位应如实记录每项工作的实际工时,维修单位应建立对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偏差进行分析的标准和程序,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
第六,维修工时资源的评估。维修单位应建立有关程序,并以年度为单位定期评估维修人员数量和提供总的人工时是否能满足本单位的人工时需求,并根据情况采取增加人员或减少工作量的改正措施。
相关推荐
[康朝阳] 电极测温装置在矿热炉生产中的应用
[马淑卿 乔素景] 高职学生教学与生产过程一体化结合的心理干预策略
[蔡芮] 航空乘务员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向未来航空服务
[黄敏妮] 浅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中考备考
[校园英语] 小学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校园英语杂志社] 《航空维修技术手册》译后编辑方法探索
[校园英语杂志社]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航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英语杂志社] 航空英语教师发展规划与方向研究
[校园英语杂志社] 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状况研究及对策
[校园英语杂志社] 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校园英语杂志社] 论中式英语的网络生产机制
[校园英语杂志社] 浅析模因论与高职院校航空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