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159 点击:

作者:李靖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最近几年来迅速传播全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使课堂重唤活力。对分未来可结合更多学科和不不同学段进行推广传播。
  【关键词】对分课堂;特点;教学生态;未来
  【作者简介】李靖(1983-),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级教学项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中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8KYXM12。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各种教学模式也陆续登场,而为什么诸多努力之后,我们的课堂效率仍然没有提高呢?有没有一种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教学模式呢?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之外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对分课堂是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原理创立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适合中国教育现状,本土特色鲜明,自2014年提出之后,四年来年来获得高度而广泛的认可,迅速与慕课、翻转课堂等最新教改模式相提并论。
  一、对分课堂概述
  对分课堂整合了四大学习理论的精髓,扬长避短,通过结构性的融合形成的一种新模式。对分把课堂把大约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新知识,另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对分”课堂。其核心是在教师讲授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内化吸收,随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低层次问题,最后由教师拓展提高高层次问题。内化环节起到桥梁的作用,一端是教师讲授,另一端是学生讨论。对分课堂的四个流程为:
  对分的特色是“延时讨论”,也可以说是“隔堂讨论”。讨论的依据是作业内容,第二次课上课依据作业内容进行讨论,也就是基于独学之后再共同学习。对分不提倡“即时讨论”,“即时讨论”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内化吸收,讨论效果收效甚微。
  二、对分的意义
  1.对分与教师。首先,对分课堂在解放教师同时督促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来源于教案课件的制作,各种检查竞赛,还有科研职称。对分将教师从大量低层次、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只需把握精要,把其它内容留给学生学习,不用做很多PPT或者视频录音,减少体力活,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如何规划内容,组织教学以及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夯实上,专业水平与日俱增。
  2.对分与学生。唤醒沉睡的灵魂,激励鼓舞个体的发展乃教育的本质。在对分课堂上,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受到了鼓舞,不再像泥塑一样,任人摆布,取而代之的是信任、接纳、爱与信任。对分课堂让学生释放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理性地看待自我,不狂热,不冒进,道法自然。
  3.对分与课堂。对分教学模式融合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方法的精髓。讲授法信息传递量大,效率高,但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讨论法下学生处于自主状态,但是难以控制,容易偏离主题。讲授法与讨论法,如阴阳两极,互相弥补优缺点。对分课堂即有高效的导读式讲授,又有民主的小组讨论,这是一种温暖的课堂。
  3.对分的实施。笔者在大学英语课中实践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所带班级为2017年计算机应用(1)班,共48名学生,有19人是通过高考遴选进入大学的,有14人是通过学校自主招生进来的,还有15名同学为在职学生和退伍军人。学生英语基础总体而言比较薄弱,学习动力极差。 每个人以前的教育经历和人生体验是不同的,在校学习的目的和预期目标也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悬殊很大。
  实施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班级英语学习气氛明显比以前浓,上课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大大减少,师生均感觉新的模式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学有所獲,教师教学相长。对分引发教学生态的巨大变革,无论给教师、学生还是课堂都带来生机盎然的状态。笔者实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于对分的态度以及对分对学生的影响。在访谈中,学生表明,以前的课堂要么是教师口若悬河自嗨式地讲解,要么是经常冷场的课堂讨论,讨论只变成少数优秀生的自我展示和炫耀。而对分却让学生重新唤起学习的热情。部分问卷情况如下:
  通过以上调查表明,学生总体上是认可对分教学模式上,对分得到如此多的肯定与支持也来源于它给课堂层面带来了巨大变化,课堂气氛不再冰冷严厉,而是温暖宽容;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精英课堂,而是大众的民主课堂。
  三、结语
  对分自2014年提出之后,,虽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对分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极高的价值,返璞归真,大道若愚,大道至简,正是由于这种简朴的特性也成就了对分宽广的适应性。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一线力量的推广,就迅速得到如此多教师的认可。未来的对分课堂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实践,对分课堂将会在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发展壮大。未来的实践者可以结合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扩充对分的实践范围,形成具体的操作细节。对分课堂也可以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融入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
  参考文献:
  [1]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