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32 点击:

    作者:路玮
      【摘要】微课程的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是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体现,优质教学资源以微课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理念为指导。本文基于ASSURE教学模式,从该模式的六个教学环节出发,思考口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避免微课程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出现。
      【关键词】口译微课程;ASSURE模式;媒体技术
      【作者简介】路玮,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ASSURE模式的英语口译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8YYGJ072。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理念同信息技术的融合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随着微课程概念在国内的普及,教学微课视频网络化成为了教学与技术融合的一个直接体现。各种微课视频教学大赛的开展、各级学校微课资源及平台建设等,使得这一知识传播新形式得以迅猛发展,也引发了相关的深度探讨。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而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微课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某个知识点或知识体系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吸引其关注度便对微课制作的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会导致微课视频的形式大于内容。胡铁生教授基于首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中微课视频分析,发现“84.63%的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如何将教学设计环节在微课程中合理体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ASSURE模式,以口译课程为依托,探讨如何将该模式中的教学设计六环节体现在口译微课视频设计与开发过程中。
      二、微课程概述
      1993年,McGrew教授针对如何向非专业人士普及学科专业化知识,提出了60秒课程的概念(60-second course)。两年后,Kee教授主张学生用OML一分钟演讲(one minute lecture)的形式将学科知识体系化,以替代传统学习过程中只关注某一知识点的学术输入方法。以上便是微课程的前身。2008年,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他主张将核心概念讲解融入到一分钟时长的视频课程中,并强调在微课程后给学生布置核心任务,以指导学生开展探索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1998年开始实施微型课程项目(MicroLESSONTM),该类微课程使用简单技术和工具,对教学活动进行支架辅助,并未盲目追求先进的制作技术。我国微课概念首次提出者胡铁生教授指出高校微课核心是微视频,但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普遍,“教学资源配套不齐全,微课视频交互性不够”。黄丽萍通过对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参赛视频进行分析,也发现许多微课作品过于强调制作精美,而忽视了微课建设的初衷,导致教学重点不清晰,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
      微课程旨在支持学生高效学习知识点,系统掌握学科架构,因此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理念为指导,辅以可视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其中重点仍然在“教与学”,技术只是实现互联网时代下教学的手段。
      三、ASSURE教学模式简介
      ASSURE模式由Robert Heinich,Michael Molenda, James D Russel在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一書中提出,该书截止至2014年共计出版11个版本,其中Sharon E Smaldino与上述三位作者共同撰写的第八版由我国郭文革教授译成中文并于2008年出版发行。该书提出的ASSURE教学模式涵盖了加涅主张的课堂教学事件,以线性化的教学设计环节,指导教师有效使用媒体和技术开展课堂教学。ASSURE中的六个字母分别代表六个设计环节:分析教学对象(Analyze learners);阐述教学目标(State objectives);选择教学方法、媒体与资料(Select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使用媒体与资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要求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以及评价及修正(Evaluate and revise)。
      ASSURE模式尤其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及媒体资料在教学中的使用,“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活跃教学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学习环节的参与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非常适用于高校口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本文将ASSURE教学模式作为指导原则,并以此为框架设计英语口译微课程教学过程,,旨在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口译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1.口译课存在问题。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语言类实践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还应掌握口译实战中所需的技能策略,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但是如今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口译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课堂时间有限。由于教师需要讲解口译技巧与策略,导致学生的课堂口译练习时间减少,且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参与课堂训练及接受教师点评反馈。第二,缺乏指导性的课前预习,使得学生无法有效的进行课前口译准备。而课前口译词汇、句型及背景知识的储备,对于课堂高效开展口译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口译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后复习和精益求精的反思,但是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够,课上吸收知识能力有限,再加上其课后疑问得不到针对性解答,从而使口译课程陷入到层层困难的窘迫境地。第四,学生一般只接受一到两个学期的课程修习,共计约34/36学时,要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准确、流畅地进汉英对译”的教学目标,对于口译几乎零基础的学习者们来说极易引发口译焦虑,从而导致口译学习障碍。
      2.口译微课程建设必要性。由于口译受时间性、现场性和即席性等因素的影响,口译教学需要从大量的口译训练实践中认识口译的性质、对象、程序、原则、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口译技能。学生只有通过课前有效的译前准备,大量题材广泛、口音多样的课堂模拟环境的训练,及课后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才能尽快具备口译译员应有的基本能力,达到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于口译课的所有要求。口译微课程的建设及应用,能将口译所需的知识点及技能策略以线上及线下混合的授课方式推送给口译学习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