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543 点击:

作者:陈晓清
  【摘要】当下社会,追求速度与效率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教育也被裹挟其中。而事实上,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远离喧嚣与浮躁,回归本源。“回归本源就是要遵循教育的本质,释放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遵循生命的权利,依据科学法则科学施教。”“慢”下课堂的脚步,让学生在“慢”的过程中感悟人生,自由思考,幸福生活。
  【关键词】英语课堂;“慢”下脚步;人文素养;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陈晓清,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初级中学。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2016年4月20日,安徽蒙城范集中学学生群殴老师的视频。面对惨案,我们应该反思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缺失。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不同学科都有其自身知识架构和特点,都承载着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应该先让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慢”下来,让学生以主题、问题、项目为中心,通过动手实验、主动操作、情感体验等外在和内在的加工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是《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慢”下课堂脚步,让学生的灵魂与身体同行。 一、“慢”向文学,提升内涵
  近年,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迅速,网络几乎铺天盖地。现在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网络,网络小说和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是,不少网络小说和视频中充斥着“三俗”,学生不仅不能从中学到感悟人生的哲理,反而脫离现实,甚至有暴力倾向。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去阅读经典、名篇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牛津英语8下Unit 4 A good read Welcome to the unit 时,课前,笔者布置学生认真阅读本周在学校图书室借阅的书籍,做好复述故事的准备工作。课上,在呈现书籍的类型后,笔者要各学习小组的学生们取出自己本周在学校图书室借阅的书籍,要求学生根据书名,猜测本组其他同学借阅的书的类型。然后,让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说说自己的阅读心得。虽然这个环节用时较多,课堂的节奏慢了。但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课前的经典阅读替代了上网冲浪;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扩大了信息获取量;而且,学生在介绍自己的阅读书目与心得时,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经典与名篇中得到熏陶。 二、“慢”向礼仪,知事明理
  在校园中,我们经常看见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诸如:用脚开门,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不排队就餐,不能理性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作为教师,要挖掘教学资源的礼仪教育功能。
  笔者在教学牛津英语8下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关于英国人的礼仪的视频,影片讲述了英国人见面时问候的方式、谈话的内容、在公共场所的举止以及在家里的行为。在学生领略英国男士的绅士风度和女士的淑女仪容后,笔者让学生自读采访内容,进一步落实对英国人文明礼仪的认识。接着,笔者给学生提供一篇关于中国学生在伦敦的文章,使学生真正认识“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的重要性。再播放一个中国旅游景点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我们平常不以为然的一些习惯,在视频中显得多么的粗鄙丑陋。然后呈现P69 Part C 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谈论中国的一些礼仪习惯。学生在进行分组展示时,有谈论中国人的问候方式的,有谈论公共场合的不文明礼仪的,有的甚至谈了就餐礼仪和乘车礼仪等,学生在谈话中了解是非善恶美丑。 三、“慢”向弱者,心怀仁义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遇事缺少内省,总是审视外部世界。同学之间不懂谦让,对待师长缺乏应有的尊重,遇到有困难的人予以漠视。
  笔者在教学牛津英语8下 Sunshine for all Task 时,首先引导学生谈论需要帮助的人的类型以及帮助他们的方法,然后过渡至P90 Giving a helping hand。然后让学生自读范文,讨论文本的结构。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Part C 中需要帮助的人的类型,讨论如何写一封信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鼓励学生多用身边的人和事,增加一些实例来使得号召信更具有感染力。在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信件,并进行投票“谁感动了你?”“你最想帮助谁?”更由此引出“深度学习”:“Are you happy? Are you lucky? Do you want to help them because they are so unlucky? How can you help them ? What can you do for the society?” “采用表层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学到的是零散的、孤立的、肤浅而无意义的知识材料,采用深层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学到的是结构化的、有意义的知识和内容,是一种好的学习结果,具有高的学习质量。”笔者觉得,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向学生灌输仁义思想,鼓励学生心怀大义是本课深度学习的更高境界。 四、“慢”向慈善,,胸怀大爱
  目前,不少学生浪费现象严重,同学之间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渐盛,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有所缺失,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呢?
  笔者在教学牛津英语8下 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Reading 前,先让学生用网络搜索国内外慈善机构的名称和他们的职能。课上,先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所了解的慈善机构和职能,为了给予其他学生机会,要求每组只汇报两个慈善机构,这样就避免了重复或其他学生没有东西汇报的现象发生。然后笔者汇报自己的前期准备ORBIS的信息和职能,使学生在阅读前对该慈善机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因为学生自己参与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肯定接触了很多他们生命中不曾遭遇的苦难和痛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最本能的爱心。在了解了这些慈善机构的职能后,学生也更能了解怎么才能更有效的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然后,笔者安排学生阅读P94-95的采访,学生对ORBIS的帮助对象、ORBIS的工作方式及需要的支持也更能理解。最后,笔者提供了一个有关ORBIS帮助对象的文本,在学生阅读之后,让学生讨论:“How does Nancy feel after she can see again? What will she do in the future?”学生对于第一问给出了happy, lucky, thankful等形容词,第二问的答案就更加多样了,如:She wants to be a volunteer when she grows up. She wants to be an ORBIS doctor so that she can help more people. She will study hard and then work for the country…
  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训练不是太多,甚至对知识点的运用也不如那些经过反复训练的学生。课堂的脚步 “慢”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是教育本真的回归。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同时,向学生灌输仁义思想,鼓励学生心怀大义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然,内涵决定外延。要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师自身对所教学科及相邻领域的功底,对问题的深究意识和实际能力是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引导学生将学习向纵深推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开发教材,才能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素质得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天山,王良洪.教育需要“慢”的回归——以化学学科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4:20.
  [2]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2011.
  [3]Ference Marton  Roger Saljo[J].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