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062 点击:

作者:顾书良
  【摘要】当前,教育体系不断革新、日益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英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契机。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顾书良,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9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2019-R-73550)。
  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来说,教学资源开发是以拓宽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视野以及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依托,有效促进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一个过程。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本着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适当融入一些生活化内容以及情景式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能够主动地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中职英语教学资源开发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强化对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延伸
  在对中职英语教学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托于课程资源,有效地进行拓展和延伸,以确保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套餐。通常情况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利用开放理念,提倡“用教材教”,保证学生能够在较为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应用中进行学习,,并依照自身的语言学习认知感悟,有效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和拓展。同时,针对课程学习资源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依照教材内容,科学地进行取舍以及补充,以便资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从而更好地融入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在延伸课程资源时,教师需要深入地对学生实际生活进行了解,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素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尝试应用自主实践的手段来对学习资源进行准备,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常而言,强化对教材课程资源的拓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西方文化节日的知识时,可以侧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Halloween等节日庆祝方式的差异性,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素材。
  二、强化对生活实践资源的丰富以及开发
  一般而言,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的教授与现实生活有效融合,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被很大程度地调动。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积极探寻英语学习的快乐,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英语知识。在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将生活作为模板和载体,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素材,确保学生在对自身认知体验进行提升的同时,还可以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对生活实践资源进行丰富,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学生的情感经历以及生活經验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应该对学习的目标以及任务进行明确,创设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其次,需要对学习方式进一步拓宽,让学生能够利用故事表达以及小组对话等方式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感知。最后,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有效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丰富和拓宽,以便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够进一步增强。
  三、科学地对现代设备资源进行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现代设备资源的应用,有效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对以往教学资源单一等问题进行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学习内容,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明确学习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针对课程知识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以及多媒体等设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英语语言情境,深层次感悟英语语言特点。需要明确的是:在对现代设备资源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依照自身的学习习惯,从辅助资料以及图书馆藏书等相关英语学习资料中进行探索,不断对知识进行积累。同时,教师也应该强化对学习资源的整合,借助现代化学习设备为学生构建较为清晰的知识要点结构体系,以确保学生可以有更充足的学习选择权。
  总之,在中职英语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除了要对课程资源进行不断地丰富以及延伸外,还需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能够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让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并在教材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仲位.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初探[J].农家参谋,2019(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