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105 点击:

作者:李慧
  【摘要】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阅读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探讨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李慧(1981.10-),,女,广东佛山人,广州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及跨文化交际。
  传统的教学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以及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两大过程,这个过程里学生的主动性较低,很少有机会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而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模式完全转变为讨论式教学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讲授较少,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阅读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部分一直占据很大的比例。传统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虽然在教学过程会适当安排即时讨论环节,但是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本文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讨更有效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張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与传统课堂相比,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首先教师进行的讲授,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与讨论式课堂相比,对分课堂同样侧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
  根据张学新教授对对分课堂模式的介绍,不难发现,对分课堂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以及讨论(Discussion)三个步骤,也称为PAD模式(张学新,2014)。对分课堂的教授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在对分课堂上,教师只做引导式和框架式的讲授,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等。而学生在课后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阅读复习、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任务。作业任务是连接讲授和讨论的核心环节,是对分课堂成功的关键。讨论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是组内分享、组间分享,也可以是全班分享。对分课堂如果发生在一节课内,称为“当堂对分”,否则是“隔堂对分”。
  二、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主要围绕阅读文章的背景信息、文章的段落结构、各部分的阅读理解问题、重点词和句的解释、段落和句子的翻译等方面进行讲授。该模式有一定的优势和效果,但对于部分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来说,他们课后对所学内容不进行复习或思考,对所学内容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有意识地锻炼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对分课堂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但又兼顾传统课堂和讨论课堂的优势。本文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第二单元阅读文章Text A 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为例。该文章主要记叙女儿成年后要离开父母时,其母亲的内心感受变化。
  1.讲授。根据教学计划,完整讲授学习完一篇阅读文章的时间为两周共四节课,因此第一、二节课为讲授环节。由于这是开始一篇全新的阅读文章教学,第一周的两节课即第一、二节课是完全属于教师的讲授。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任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介绍文章的背景信息。教师可通过一些问题来介绍背景信息,比如美国的年轻人一般在多少岁独立?独立意味着什么?独立之后他们会离开家吗?会搬到哪些地方居住?这些问题让学生对文章的主人公——女儿要独立离开家有一定的背景信息了解。第二,让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主要从女儿即将独立离开家以及女儿离开家之后母亲对女儿看法的内心感受变化,并且着重让学生体会哪些方面促使母亲对女儿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第三,教师指出文章的重难点的词、句,特别是对把握故事发展环节关系紧密的重难点词、句,同时鼓励学生在理解这些词、句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些词、句。
  2.内化吸收。结束完第一周两节课教师的讲授之后,在下周的讨论环节之前,学生需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作业。首先,教师可安排6到10个关于文章细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些问题是基于第一周前两节课介绍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提问。学生有了第一周两节课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梳理。此外,在思考这些细节问题的同时,也可对各部分细节存在的疑问进行收集,用以进行下节课的讨论。这部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细节问题的理解把握,提高学生把握细节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另外,教师可给学生安排另一个任务,即消化文章的重难点词、句,理解这些词、句的本意和在文中的含义,同时思考是否有扩展的含义,以及收集这些词、句的扩展用法,以便在下节课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这部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更强调自我掌控的个体学习。
  3.讨论。到了第二周第三节课,进行讨论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不进行讲授,上课之后马上让学生分组,并选出小组代表,然后小组内开展讨论。主要讨论上一周两节课教师的讲授内容和学生在内化吸收阶段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见解以及提出疑问,小组内组员互相答疑和启发,可由小组代表记录下普遍性的问题。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进行总结。而这周的第四节课,教师进行新的内容讲授。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过程的注意问题
  第一,由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上有区别,一开始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有些学生一开始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应在开展该模式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目的以及具体操作,消除学生的不适感。第二,每次进行分组讨论,可根据实际调整小组成员,不固定小组组成人员,但是要兼顾每组成员的性格,避免一个小组均为性格内向的成员,这点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同学的个性。第三,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有自信地进行讨论、提问,无须担心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只要是自己在内化吸收环节的思考,都可以在讨论过程大胆与其他组员讨论分享。第四,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应多给他们鼓励,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不能完全以英文进行交流,可允许其适当采用中文表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学会提出疑问,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对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培养阅读思维分析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组内的讨论可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细节以及文章内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梁盛楠,李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64-67.
  [2]王玛梦伊.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现代交际,2019,15:151-152.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4]赵婉莉,张学新.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本土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