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666 点击:

  【摘要】当前,翻译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存在诸多問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笔头练习的授课模式授课效果不佳,无法培养出专业的翻译人才。本文研究在学校引入传神教学与实训平台后,对笔译教学模式所做出的改进,构建教师理论知道与课堂练习相结合,课上实践与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了翻译课堂多重教学活动与合理有效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翻译教学与实训平台;课堂评价
  【作者简介】蔡新兴,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外语学部外语系。
  一、高校引入翻译教学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翻译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颁发了批准成立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的通知,一大批高校也因此建立起了翻译本科与翻译硕士学位点。翻译教学与理论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翻译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笔头练习的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当代翻译产业发展的现状,培养的学生翻译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笔者认为,目前本科阶段翻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翻译教师往往重视理论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实践的重要性;2.课堂缺乏有效互动途径,学生的练习无法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无法凭借可信的练习反馈给予学生评价;3.学生对翻译问题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对双语互译活动缺乏热情,对翻译的规律和科学性认识不足;4.翻译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够新颖,不够系统,无法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5.课后实践量不足,教师批阅作业量有限,导致学生实践远远不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在高校翻译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使用教学与实训平台,构建合理的理论输入和课堂实践相辅相成,课堂练习与课后实训相结合的混合式笔译综合教学模式,成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动机。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线上与线下互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Bonk&Graham, 2005:3 )是人们顺应互联网发展及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逐渐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陈奇敏认为,混合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模式和网络学习模式这两种教学方式由过去的对立走向融合的产物。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在线学习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积极构建,代表了一种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陈奇敏,2011)。
  三、传神翻译教学与实训平台的特点
  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7年引进了传神语联网公司开发的翻译教学与实训平台。其中,教学平台是一种实时交互式平台,教师当堂发布任务,学生完成并提交任务,教师在教师端能查阅所有同学的译文,进行批改,给出评语。讲解时可调出某同学的译文,也可让同学们互相查看译文,相互点评,从而判断译文优劣,提升对译文质量好坏的感性认识,使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平台的时效性保证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评价的准确度以及针对性。下面,笔者将从翻译课堂互动展开形式,课堂评价模式与课后任务布置模式三个方面论述教学平台对笔译教学的改进,以建立全面综合的笔译教学新模式。
  1. 课堂互动展开形式。
  目前,笔译教学课堂往往呈现出两种极端。有的教师纸上谈兵,只做理论讲解,而理论的讲解又往往无法做到深入浅出,因此常常流于形式,内容空泛;另一方面,不少翻译教师认为翻译课堂上教师不应讲解太多东西,而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这种方法无疑“把翻译课当成了培训班,开始大量的翻译练习,毫无疑问在进行集训、搞速成工程,把初学翻译的学生看成了具备相当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翻译工作者”(彭萍,2015)。由此可见,在翻译课堂,尤其是笔译课堂上,理论讲解与翻译实践两者不可偏颇其一。在翻译课堂上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翻译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根本手段。通过长时间翻译课堂授课与效果观察,笔者认为在翻译课堂上可以开展以下互动模式:
  (1)英汉语对比研究。目前,许多英语专业本科生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深刻认识,而英汉语之间的区别往往是翻译技巧使用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可在翻译课堂上对英汉语之间的差异作专题讲解,让同学们了解英汉语在词义,句法结构,句子成分语序,语篇衔接等方面的差异,并找到与某点差异契合度非常高的某个语篇,让同学们作对比分析,有的放矢,更为深刻地理解语言的本质。下面,就以英汉语之间词汇文体意义的差异为例,,说明语言对比研究对学生翻译学习与实践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第一章时,就让同学们赏析了英文散文家Samuel Smiles的“Companionship of Books” 这篇散文,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赏析王克礼先生的译文,并要求学生指出翻译中的亮点,自己试着总结英汉语在这个语篇中表现出的差异。教师可以再根据同学们的论述展开点评与补充。通过这样的英汉对比活动,学生往往能够对英汉语之间的某一点差异形成更为深刻地认识,从而为接下来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2)句子练习翻译与篇章翻译练习。在英汉语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准备一定量的句子翻译练习,利用教学平台,发放翻译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并上传。教师可以在教师端随时查看学生译文,找出典型的译文,可以是优秀的也可以是有一些典型错误的译文,用于接下来的课堂练习评价。如果是篇章翻译,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发放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完成任务,讨论并上传译文,教师接着就翻译过程中的共性或典型问题展开评价。
  (3) 译文对比赏析。针对课堂所讲解的英汉语差异,或者是某个翻译技巧,教师可以准备两篇译文,两篇译文在词汇选择,句法结构,语篇安排等方面各有优劣。例如,在讨论英汉语语篇衔接方面的差异时,笔者节选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两个译本作为语料,要求同学们分析两个译本的优劣。两个译本在语篇衔接上存在明显差异,一个译本照搬英语的衔接手段大量使用代词,一个语篇照顾汉语行文习惯,大量省略代词。通过这样的译文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个翻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