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346 点击: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普及,传统的学习边界已被打破,教室不在限于学校,学习方式趋于多元化,混合式学习已经非常受老师、学生与家长的喜爱,所以无形中对现行的课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课堂;模式;学生;学习
  【作者简介】卢晓娟,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四中学。
  引言
  学校的主业是教学,教学的重心在课堂,课堂的核心是思维。英语课堂是培养和落实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阵地,从而课堂学习一直是老师和教育管理者不断思索的“新”问题。
  一、 有情景、有情境
  情景是知识的出生地和生长地,情景使得知识充满生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字母符号;情景也是知识习得的过程和载体,而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情景也是一种场域、一种平台,它能够起到感染学生,增强教师亲和力,拉近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原有认知,激发学习欲望和内驱力的作用。好的情景能够完全使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最终达到师与生的高度融合,教和学的完全匹配。这种情景来自对教材的透彻研究,来自对学情的精准把握,也来自对课堂灵活的驾驭和调控,是教师长期的仔细观察,不断的厚积薄发,不断的反思感悟的结果。换句话说,这需要教师教育的情怀,需要教师教学的智慧,更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的专注与热爱。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样的道理。“一张画胜过千句话”,情景会形成画面感,带有画面感的英语知识记忆时有趣,记忆后牢固。
  二、有思维、有问题
  思维是课堂的灵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是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素养。有思维含量的课堂,正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和目标。有思维的课堂就是有问题的课堂,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启动学生思维。现在的考试已经从过去的考知识转移到考能力,从过去考查解答问题转移到解决问题。考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共同指向思维。恰恰现在课堂上,特别是英语课堂受传统观念——英语学习就是记忆的严重影响,所缺的正是学生思考、思维的习惯,正是教师对学生思维型课堂的研究。现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英语课堂中问题的影子虽有,但数量不足。另外,问题大都是单一的,都是表层化的,未能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同时在课堂生成上,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上,教师把握的不是非常到位,未能通过提出很好的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动脑思考,只是生硬的纯英语知识讲解,因而只有被动地灌输,而無主动地吸收。要打造有思维的英语课堂,就需要教师惯于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分析性的问题,提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设计上面,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使用要更加具有准确性、技巧性和针对性,这样学生就有可能成为高水平的提问者和质疑者。学生主动发问的过程,伴随着主动探究,创造能力在不经意间养成。好的思维型课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激发思维的问题要有连续性和深度。不能质问“对不对,好不好”;问题提出来后,学生“思考了”,,而最终老师一个人说出了答案。如果这样的话,课堂永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课堂教学也未能真正关注人,那么学生的学生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能得到提升。
  三、有评价、有反馈
  杜威曾说过“我们并不是从经历中获得,而是从经历的反馈中获得”。反馈不仅是从过去的学习经历提炼和利用,还将使用新的情境或认知解决新的问题,所以说反馈是特别重要的。没有反馈与评价的英语课堂,就是无要求、无标准、无目标的自由式课堂,没有反馈与评价的英语学习,就如同我们一直只知洗脸,而永远不知照镜子,总是难以看到自己的真面目,所以是盲目的,随意的,是极端的自由主义。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要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就必须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形式教与学是这一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够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这虽然改变了教育学的传统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活跃了英语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心灵,减少了教的束缚,增加了学的自主性,灵活性,但是诸多的英语课堂小组教与学只有活动的“形”,而没有活动的“魂”。要使小组教与学达到高效,就要有明确的课堂要求与评价反馈,但评价和反馈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一,课堂上可能叫一个或几个学生爬黑板,做题实践等,但恰恰忽视了对下面学生的要求。他们没有被选上,没有被老师给予机会,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要么是按照被叫到的同学要求来做,要么干其他的事情,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样这些学生可能处于自由状态,浪费课堂时间不说,慢慢地就会不主动去参与课堂活动,就会变的偷懒懈怠。其二,对于小组活动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英语课堂上往往只有老师一个人的“评价”,即“一个人说了算”,而全体学生,小组内、小组之间的成员参与的评价相对比较少,甚至没有。只有老师自己单一的评价与反馈,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展示,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渠道被无情地堵死,学生没有了权利,没有了机会,也没有空间,特别是自己的思维、思考不能得到外显。这样的英语学习是被动的,从而学生体会不到主人翁的意识。小组活动,几个学生凑到一起,面对面坐到一起,但在课堂活动中,仍然是各执其事。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的人少之又少。高效合作的小组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小组分工,科学的合作流程,健全的机制建设,有效的小组评价。最终小组活动结束后,只有英语老师的评价,而没有学生的评价,也没有学生之间对小组活动成果的交流、分享,这样做只是为了建小组而建小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也未能形成“闭环”。没有评价就没有区别,没有区别就没有动力。采用交流研讨式评价,展示性评价,小组综合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与他人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与他人的合作状态,综合能力表现以及活动成果的表达等,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学习、交往习惯的评价,评价不能是模糊的,必须是精准的,使得评价成为促进学习活动的工具。其三,不引导学生自评,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适当反思,当然评价反馈还包括学生本人对自己英语学习的反观、反思。因而可以说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的评价与反馈,就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评判。反观、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才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快乐和喜悦,反观、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成果,才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才能清楚自己学习的状态,因而英语学习的目标性更加明确,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