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6465 点击:
  摘 要:叙事医学自2011年正式进入我国以来,方兴未艾,日趋成熟,而对优秀的叙事医学文本进行翻译亦可以丰富该学科在国内的文本研究。本文以CEA(理解、表达、变通)为框架,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叙事医学专栏文章为研究对象,结合叙事医学文本的特点,探索叙事医学文本汉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更好地传达叙事医学文本的信息与情感,并为其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理解;表达;变通;叙事医学文本翻译
  作者简介:杨舟,王燕,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叙事医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伦(Rita Charon)于2001年提出,并在其著作《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Narrative Medicine: Honoring the Stories of Illness)中,将叙事医学定义为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而叙事能力则是指认识、吸收、解释并为疾病故事所感动的能力。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将叙事医学能力培养融入医学教学,使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得以回归,还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
  欧美國家的叙事医学发展起步早,呈蓬勃发展态势。卡伦作为叙事医学的先锋人物,曾撰写多部专著,如《精神分析学和叙事医学》《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等,不断丰富叙事医学的理论框架,还曾在《文学与医学》期刊推出叙事医学系列故事。
  笔者以“叙事医学”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检索,得出973条结果。李明于《医学墓地上的叙事之花》中最早提到“叙事医学”一词,该文以中西医的差别为切入点,从医学的包容性角度引出叙事医学;杨晓霖在《美国叙事医学课程对我国医学人文精神回归的启示》和《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叙事革命:后现代“生命文化”视角》中介绍了叙事医学理论建构及疾病叙事;张晓军在《叙事医学——医学人文新视角》中从医学知识的叙事结构、医学叙事的基本类型、疾病意义的叙事阐释、医疗伦理的叙事视角简述叙事医学的基本原理。叙事医学本土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关叙事医学的研究愈来愈多,但研究内容仍相对单一,主要涉及平行病历、叙事护理及医学人文等领域,未探讨叙事医学文本或其语言特点。后以“叙事医学文本”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13条结果,仅有3条此类文本的解读,且多为描述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相对匮乏。
  本文旨在结合叙事医学文本的语言特点与理论,探讨对该类文本进行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本研究选取的文本来自《美国医学杂志》(JAMA)的“A piece of my mind”专栏,从属于叙事医学专栏。该栏目下的文章均由临床医生执笔,讲述患者或者医生本身的故事, 但与以往的研究性文章或科普文本不同的是将文学笔触融入其中。此类文本最大的语言特点便是隐喻(比喻)的使用,表达较为生动、含蓄,难度适中,读起来也更具人情味,体现人文关怀、兼具科学性与普世性。本文共选取40篇文章作为语料,结合文本特点,选取适配性较高的CEA框架进行实证研究,为叙事医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二、CEA框架
  CEA框架,即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教授提出,并在其著作《如何撰写翻译实践报告:CEA框架、范文及点评》中有详细论述。
  理解指准确理解原文,其中包括对原文内容及其语言特点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译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务必深入细致,而其关键在于详细了解原文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减少理解误区,以求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
  表达指清晰流畅地传达出原文的意图,即恰如其分的客观表达即可,切忌添加、拔高,亦或是扭曲原文之意;在此环节,译者还需充分了解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用词选择、句法结构、搭配衔接上仔细斟酌,贴近原文语言风格,以求流畅准确地传达语意。
  变通指为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在有效、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情况下,针对原文的不足之处做出调整,如增删、取舍。这一过程需要结合不同的翻译情景,满足不同的翻译需求。
  李长栓教授还指出,“理解、表达、变通”只是一个描述框架,并非具体的翻译理论,两者可以同时使用,并行不悖。
  三、CEA框架下叙事医学文本的汉译研究
  在正式进行汉译之前,笔者对选取的40篇文章的文体特征进行了总体归纳,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即比喻(隐喻)的大量使用,字词方面重点体现为词义的选取,而句段方面则体现为对含有喻义的原文进行取舍的问题上,这也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一)理解
  理解、表达、变通为翻译中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首要环节,是表达与变通的前提,译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文本理解的正确与否以及程度深浅。而理解往往不能拘泥于字面意思,需挖掘深层的本质含义,进而通过译文表达出来。以下将从理解具有隐喻含义的词汇这方面举例阐述叙事医学文本翻译过程中的理解环节。
  1.理解具有隐喻特点的医学词汇。医学专业词汇、两栖词汇、普通词汇共同构成医学类文本包含的三类词汇。其中两栖词汇多为普通词汇演变而来,兼具普通含义与医学引申义,而其引申义在多数情况下则是产生于隐喻,用来描述医学概念,也被称为半专业词汇,或者准专业词汇。
  例1 :原文:There was soreness, tenderness, and shooting pain that would make me ball my hands into fists.
  译文:酸痛、压痛、刺痛种种痛接踵而至,直疼得我拳头紧握。
  例2 :原文:After the patient recovered from an apparent fainting episode, the distressed family member seemed to be the main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