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建萍 字数:7667 点击:

【摘要】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联教学,与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核心素养内涵”阐述的理念十分契合。本课例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之“我的语文生活”中的“寻找‘最美对联’”活动,尝试加入名著的元素,以初一必读名著为例,初步探索对联教学与初中必读名著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对联教学;核心素养;初中必读名著;相结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板块之“我的语文生活”中,建议开展“寻找‘最美对联’”活动,这是一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活动。其实,生活中的对联随处可见,学生对对联略有见闻,但是对对联特点的准确把握及拟写还需要系统指导。老师在对联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紧跟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发课程资源成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本文章的亮点在于尝试以初一必读名著为例,设计对联教学与初中必读名著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活动,力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对联教学的理论指导:课程标准下的“核心素养内涵”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述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中国的对联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辞精炼,思辨与审美相谐,巧妙地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炉,是文学宝库中一朵骄人的奇葩。学者周汝昌说:“对联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

成就。”

以课程标准下的“核心素养内涵”作为对联教学的理论指导,为教师探索对联专题教学活动的路径指明了方向。依据课程标准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对第四学段的阐述:“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文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可见,对联不能脱离“情境”而教,更要在活动中教。因此,教师需要开发适合对联教学的课程资源。

二、对联教学的资源开发:初中名著阅读、智慧课堂

资源

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多变,充满着学生自主、自学、调动思维的语文实践活动,而综合性活动中的对联教学,正是采用活动体验的形式,带领学生回归民族文化。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认真去构思并确定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厚重的对联文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在学习交流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修养气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笔者主张课内外的融合,先开发课内资源。“寻找‘最美对联’”活动是七下教材的最后一次活动,适逢七年级学生已读完四本必读名著,笔者决定依托学生熟悉的这四本名著为课程资源,即《朝花夕拾》《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和《骆驼祥子》,加上学生平时的语文知识积累,开展对联常识专题活动,有较大的空间深入挖掘对联内涵和外延,既加深了对文本的解读,又掌握了对联的知识,可谓“一箭双雕”。

如有条件使用智慧教学平台的学校,建议采用教学课外资源库进行精心备课、智慧平板在线课堂进行授课,“四选一”、“课件题”和“随堂测试”等功能有助于快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不使用智慧教学平台亦可采用用油性笔在大白纸板上写字的方式代替,教师课前需准备好文具。

三、对联教学与初中必读名著相结合课例阐述

【课前准备】

1.布置各小组广泛搜集对联,对书刊、网络和实地进行搜集,分类整理汇总。

2.智慧教学平台上,挑选小测题5道并组卷上传;上课课件上传。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活动热身

情境题——贴春联:春节到了,爸爸拿出一副春联:“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准备贴对联,可是他不知道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也不知道上联该贴在左边还是右边。这时,爸爸说,谁能告诉我这对联怎么贴的话,今年的压岁钱加倍。 你想来试试吗?

(二)认识对联,了解特点

1.介绍对联的定义、形式和对法。

2. 介绍对联的特点,举例讲解;欣赏“对联巧对”。

3.公布“贴春联”活动环节的答案。

(三)小试牛刀,方法带路

1. 例题:呈现修改题、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学生试答,教师点评。

2.归纳答题技巧:审读要求明方向,抓住特点细筛选, 答题宜简不宜繁,切记要写有情对,厚积薄发是关键。

(四)实战演练,互动竞答

1.明确要求:使用平板答题,完成后按“提交”并按“举手”展示。

2.展示题目:使用“快速问答”功能组织答题,陆续发起课件题、客观题,限时完成。

3. 互动交流:每完成一道题,展示学生答题情况,与学生互动,交流评价。

(五)随堂测试,反馈效果

1.发起“随堂测试”,限时3分钟。

2.给“优秀”等级的学生发“红花”奖励。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对联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巩固:随堂测试题要错题重做。

(2)积累:寻找并抄写你最喜欢的6副对联,并与你的组员分享交流。

【部分题目展示】

来源:中考题、智慧平台资源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