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振 字数:4409 点击:

【摘要】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较为鲜明,其中涉及的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看似并不紧密,许多学生对于该学科明显缺乏学习兴趣,加之教师的教学观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均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为此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肩负传播历史知识的重任,同时也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综合素养为重要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渗透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而历史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标》内容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来探究其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自古以来,爱国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爱国情怀是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由青少年去继承和弘扬。而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可塑性较强,同时又具有一定个人情感体验的时期,所以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十分必要。历史作为与国家发展关系极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一、优化教学资源,激发爱国情怀

过去许多教师混淆了教材的作用,原因是没有明确“教材”二字的含义。一些教师是在“教教材”,实际上教师应该做到的是“用教材教”,这两件事的内涵和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教师要明确,教材只是帮助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并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和目的。因而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就必须明确历史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以教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不断搜索和优化历史教学资源。如今,发达的网络和多样的平台为教师搜索历史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关于教学资源,并有选择地将其融入教学。同时,初中生也比较关注网络热点。

例如,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当前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或发生冲突的事件,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优化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改不仅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许多中学建设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这使得历史教师的教学设施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某一阶段的历史,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盛唐时期的纪录片,也可以用PPT展示博物馆里盛唐时期的文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唐朝文化,真正体会唐朝之“盛”。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所以,通过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强化生活教学,联系社会热点

学科教师应当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将历史知识与学生更为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及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以《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为例,教师应牢牢把握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尽可能将历史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联系现阶段台湾仍未回归这一现状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的含义,巧妙结合社会热点以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尽可能选择一些能够广泛引起社会反响的重大事件并回顾与这一事件相关的历史背景,以此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国情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觉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合历史人物,渗透爱国教育

历史事件成就了历史英雄,而且历史英雄身上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倘若教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能够抓住历史人物,开展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将正确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意识树立起来。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开展知识教授的时候,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比如孙中山的系列事迹。由于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在讲解相关的故事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要让学生感受到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情怀,要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让学生发现历史名人所具备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并帮助学生将相应的意识树立起来,,比如热爱祖国的意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民族团结的意识、反对分裂的意识等。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人物运用起来,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事迹及精神,可以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有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