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金花 字数:4013 点击:

【摘要】变式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初中生数学素养,帮助学生明确逻辑关系的好方法。每个初中生都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找准蕴藏于图形背后的解题逻辑。因此,需要利用对几何问题不同解法的讲解,配合对多种变式情况的探究,培养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更好地将变式教学应用于几何课堂,最终提高初中数学几何课堂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变式教学;初中数学;几何课堂

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学生,难于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通过对变式教学的研究,并列举典型的案例,陪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几何知识的道理,从而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得到更多的学习帮助。此外,数学变式教学,可以划分为概念性变式以及过程性变式两大种,在问题解决中的过程中进行变式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也能使其在面对典型几何问题时,具有多元化的解题思维,养成变式思维习惯。

一、解法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面对数学几何类问题时,容易丧失解题逻辑,也难于冷静对待其中的问题。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较弱,对几何问题的分析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但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更好的解题习惯,使之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几何问题,数学教师应提供不同习题变式解法,拓宽学生的思维。

问题1:在如图1所示的等边三角形内部,选取F、D、E三点,让学生基于所给的条件和基础认知,使其中的CF、AD、BE三者相等。求证:内部三角形DEF同样是等边三角形。

案例价值:本案例是典型的等边三角形综合类问题,常以各种变式出现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之中,做好此类案例的研究,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数学素养形成,都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解题思路:如果可以寻求到三角形CFE、三角形BED、三角形ADF相互全等的条件,将有效正面奈布三角形DEF同样为等边三角形。

解题方法1:由于外部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出外部三角形各边相等的结论,也能得到角A、B、C同为60°的条件。其次,由已知CF、AD、BE三者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出计算出DB、EC、FA三者相等的线索,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ABC的内部三角形同为等腰三角形。

问题2:同样基于图1所示图形,提出变式拓展问题:“内部三角形DEF为等边三角形,那么如何求解CF、AD、BE互为相等的答案?”这将有效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强化学生对“一线三等角模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解题方法2:基于已经习得的等边三角形内角和相关定理知识,可以明确∠A等于∠C,两者同为60°的线索。同时也能得到∠1、2相加,减∠FDE,以及∠2、3相加,减∠A同为120°的答案,最终得到∠3等于∠1的答案,完成对答案的证明。从实际猜想中进行问题的检验,从而明白△CEF≌△AFD≌△BDE的道理。

二、变式探究

举一反三能力关乎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确定进行变式探究的题型,可以在几何课堂中给予当代初中生更多的教学帮助。使之形成学科素养,也能减少学生面对几何问题的负担,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教育成果,发展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及变式探究能力。

变式1:重新设计原有问题的已知条件,并提出:“依据图2所示内容,求证△DEF同样是等边三角形的问题”,依靠同一问题的不同变式,丰富学生的几何视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解题方法1:根据已知的条件确定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各个角同为60°,一并得出角2与角3相等的答案。在此基础上,也能随之确定∠FED等于∠2与∠EBA相等,且同样为60°的结论,最终得出△ABC同为等边三角形的结论。

变式2:基于图1内容进行变式教学,提出等边三角形各边长同为6cm的问题,设置三个动点分别为F、D和E(不考虑点位重合问题),将三点运动速度分别设置为1cm/s,求证:随着运动实践的变化,为什么内部三角形始终为等边三角形。

解题方法2:提取问题中的数学元素,可以得出以下线索。其一,运动时间t大于0且小于6时,CF=AD=BE=t,帮助学生很容易地发现无论运动时间如何改变,内部三角形始终为等边三角形。

案例分析2:利用变式教学理念,将静态的几何问题转变为动态的内容,有助于在数学条件的变动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边三角形几何问题的内在规律,使初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理解以及内化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达到培养学科素养的目标。

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之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更轻易地应对和解决数学几何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变式教学的成效,数学教师应通过对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内容拆解,并结合典型的几何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和解题帮助,带领学生发现学习几何知识的规律,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感悟,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典型几何题变式教学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1-M12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侯宾.关于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变式教学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张冬雪.初中几何变式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6.

[3]田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几何学习困难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