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翦世平 字数:2634 点击:

【摘要】近些年以来,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求教师为学生们传授丰富的课程知识之外,还需要强化对他们心理社会这种能力的正确引导,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将高中化学和高中生心理社会能力培养之间充分结合,为学生们明确他们的学习方向,树立更加远大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与成长。为此,本文就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社会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原因,着重分析有效的培养策略,包括促进化学教学和心理教育之间的结合、着重培养高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良性竞争。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心理素质;心理社会能力;培养策略

现阶段,在高中时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们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促进高中生的均衡发展,强化对他们多种社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保证他们可以在高中时期接受到更加全面且优质的教育,可以掌握进入社会后和他人相处的正确方法,以便于从容的应对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面临的挑战,让高中生可以具备更正确的心理状态、更优秀的适应能力。而所谓的心理社会能力培养,就是要提升高中生处理与面对日常生活中种种挑战与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高中化学教师把握住这一教学重点,致力于推动化学教学的健康、优质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社会能力进行培养的原因分析

第一,化学学习与高考都具有较高难度,这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在引导他们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加以正确把握,让他们明白只要能够认真学习,即便是自己现在的基础较为薄弱,也可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可以产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积极性;第二,教材内容的延伸与过度过分深化,导致学生们普遍出现了厌学心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深度与知识广度需要有分寸的加以把握,尤其是针对新课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禁出现过度扩展的情况,让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自身思维能力,将化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从而提升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素养;第三,练习难度相对较大,导致学生们出现了化学理论知识容易掌握,但是实践练习却十分复杂的心理,这种畏难心理的存在,不仅会打击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同时也不利于中等水平同学树立学习自信。大部分学生都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要认识到,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与形成。所以在设计思考与练习内容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学生们的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练习任务,针对成绩较为突出的部分同学,则可以借助于成立一些课外活动小组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并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内容,以促进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发展[1]。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促进化学教学和心理教育之间的结合

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对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影响,也决定着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应对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其中渗透有关心理教育的素材与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奠定后续学习准备的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部分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实验步骤来适当加强对他们的要求,在此期间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心理接受素质,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和坚持不懈的意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常会有些同学由于所选溶液不正确或配比不合理而导致实验失败,,此时他们会产生严重的心理挫败感,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这一时机,强化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在学生们发生一些错误操作过程中,教师则不能盲目指责,而是要引导他们详细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正视自身在实验当中的困难与缺陷,发现自身不足,并适当对实验方法加以调整。

(二)着重培养高中生团队协作能力

一个人不论如何强大,他的力量都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通过团体合作,则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在高中时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促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进而发挥出自身特长与优势所在[2]。例如:在教学《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单元时,环保是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以“获取纯净水”为题,将学生们划分为多个小组,而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化学净化水的化学实验活动。借助于这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净化水的基本方法包括蒸馏和过滤等等,同时也需要教师为学生们保留一些可以自主实验的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沙石水和杂质水的净化过程,这样也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加牢靠的化学实验技巧,同时也可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到多人协作的优势,感受到合作实验带来的便利,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良性竞争